大洼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辽宁文化遗产上口子高跷 [复制链接]

1#

上口子高跷是辽南高跷的一支,主要流传于盘锦市大洼县上口子村及大辽河沿岸地区。上口子高跷历史悠久,至今已传承余年。据记载,清康熙十二年(年),上口子村有位从关里来的青年人兰小二(艺名),带来了关里的高跷秧歌,在上口子拉起了“兰家班”。至此,最早的上口子高跷会正式成立。#沈阳宝藏#

↑头跷带领队伍行进

↑上口子高跷队“架象”登场

↑上口子高跷表演高难度动作“大飞人”

↑上口子高跷表演高难度动作“大飞轮”

上口子高跷兼有唱秧歌和杂技的特点。其中,唱的内容在原来的大鼓皮子、秧歌柳子、秧歌帽儿等基础上,增加一些小戏和“落子腔”(评剧),如《喜爱子观灯》《张三赶会》《小拜年》等。而动作则融入了高难度的跷功技巧,除入场时采用全体队员“架象”造型进场外,还边舞边加入各种绝活技巧,如“人墙”“大飞人”“孔雀开屏”“大飞轮”“蝎子爬城”等;表演结束时全体队员更以编龙造型退场,使观众既看到了优美的舞姿又看到了高难度的动作。

↑上口子高跷的“浪情场”

↑上口子高跷队组织队员定期开展排练

↑上口子高跷队积极培养年轻一代传承人

↑上口子高跷演出服装

上口子高跷的表演不受时间、地点、环境的限制,每逢节日、假日、庆典、婚礼、老人祝寿等,随时随地都可以演出。其表演形式包括“过街楼”“大场”“小场”和“清场”等表演形式。“过街楼”,又称“街趟”“街浪”“街荡”,是在街头行进表演的群舞。“大场”是高跷队集体表演的舞蹈,一般包括“圈大场”和“走花场”两部分,其中“圈大场”又叫“跑大场”,主要起招揽观众、开拓表演场地的作用;而“走花场”则是指走各种队形图案,摆各种技巧造型。“小场”,主要是带有情节性、戏剧性的舞蹈表演,一般包括单人场、双人场和三人场。而“清场”又有“逗场”或“情场”之称,通常由两人表演,以男女之间逗趣为表演内容,反应男女爱情生活。上口子高跷表演过程十分连贯,每个程序都衔接自然,既给人以视觉上的紧凑感,又能烘托隆重、热烈的场面,渲染气氛,感染观众。

年,上口子高跷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来源: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