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泛发型白癜风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t9acffv.html「本文来源:新华财经官方微博」
原标题:吉林松原开展普惠型农村养老服务见实效
核心提示:吉林省松原市探索实行“离家不离村”的老年托养照顾所模式和“居家上门”的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并通过基层组织保障、服务标准制定、信息平台监管等一整套制度确保普惠型养老服务见效,受到农村留守老年人的普遍欢迎。
新华财经长春8月26日电(记者王晓林)在城镇化背景下,农村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对养老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吉林省松原市针对农村留守老年人的实际需要,整合资金、土地、人力等各类资源,在部分行政村探索实行“离家不离村”的老年托养照顾所模式和“居家上门”的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并通过基层组织保障、服务标准制定、信息平台监管等一整套制度确保普惠型养老服务见效,受到农村留守老年人的普遍欢迎。
打造物美价廉的村内“托老所”
松原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48.4万,占总人口的21.5%,其中农村老年人口30.5万,占全市老年人口的63%。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城镇化的推进,子女不在身边照料、生活自理困难多、独居安全隐患大……在养老资源相对匮乏的农村,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面临养老难题。
“针对农村老人居住分散、难以照料的情况,松原市就地打造政府扶得起、村集体办得起、老人用得上的老年托养照顾所,提供‘离家不离村’的集中托养服务。”松原市民政局副局长邢彦奇说。
从年开始,松原市通过改建村集体闲置房屋、利用村集体建设用地建新房等方式,采取“省里给一点、市区补一点、村级自筹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的多方筹资机制,投资万元建设39所农村老年托养照顾所,满足农村老人在家门口养老的愿望。
松原市宁江区大洼镇南大洼村71岁老人王翠芝的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过去独居时做饭、取暖、洗衣等家务都需要自己操持,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自从去年底来到村里的‘托老所’,各种家务活都不用张罗了:饭有人做、衣服有人洗,冬天有电采暖、夏天有空调,大伙儿住一起还能聊聊天、打打牌,是又省心又舒心。”她提起托养照顾所赞不绝口。
松原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副科长黄长宝表示,农村独居老人不仅在饮食等方面面临诸多不便,冬季生火取暖还极易引发安全问题,而“托老所”不仅可以提供起居、用餐、活动等方面的服务,还对消防、食品安全等方面进行规范化管理,既满足老人的养老需求,又解决他们子女的后顾之忧,使其可以安心外出打工。
根据规定,农村“托老所”每月收费最高不超过元,入住时间机动灵活,日托、月托、长期入住均可。由于物美价廉,该模式受到当地老年人普遍认可,近张床位在冬季的利用率超过90%。
提供“居家上门”的“点菜式”服务
松原市宁江区毛都站镇额仁索赫村66岁的刘凤魁夫妇不仅失独,还患有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尽管已经脱贫,但生活自理能力有限,需要帮扶、照料。
“多亏了村里组织的志愿者,不仅能来看看我和老伴,还可以为我检查身体、打扫屋子、买东西,解决很多生活上的不便。”刘凤魁说。
为解决农村困难家庭中失能、半失能和空巢独居老人的居家养老问题,松原从年开始在市辖区实施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由村老年协会作为承接主体,根据老人提出的具体需求提供上门服务。
村老年协会采取市级老年协会下设村级分会的形式组建,通过鼓励农村留守妇女、健康低龄老人为老年人提供帮助,动员有一技之长的爱心人士、医务人员奉献爱心,发展壮大上门服务的志愿队伍,目前已发展农村为老服务志愿者多名;每个享受政府购买服务的行政村,志愿者人数均超过被服务老人总数的10%。
同时,松原市制定政府购买村老年协会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细则,要求村老年协会每年确定的被服务老人超过50名,并把陪护就诊、上门打扫、外培助浴、陪同散步等20多个服务项目,分为医疗服务类、家政服务类、生活照料类、精神关爱类,按每小时10元、8元、5元、3元的标准支付购买服务费用。
当老人有服务需求时,向村老年协会申请,由协会拨打松原市为老服务热线,热线工作人员确认后通知协会提供相应服务。
服务完成后,服务人员将服务内容、时间等向线上信息平台报告,并将服务过程的影像资料上传,作为政府购买服务的资金结算依据。
截至目前,松原市累计投入万元,在30个村开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惠及农村老年人7余人次。
多维度保障普惠型农村养老服务
从松原市开展养老服务的农村看,在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要确保上述两种模式兼具普惠性和可持续性,既需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又需要基层党组织担当作为,并通过精细化管理保证规范运行。
资金筹集是农村养老服务可持续运行的基础。在农村养老服务难以吸引社会和金融资本的情况下,松原市的两种服务模式需要多渠道筹集资金。邢彦奇介绍,托养照顾所建设资金主要依靠省民政厅补贴和市级财政配套,并引导村级自筹和社会捐助,居家养老服务所需资金全部纳入市级财政预算。强化资金保障才能确保普惠型农村养老服务全面铺开。
目前单个托养照顾所的运营资金来源,除每月不超过元的收费外,仍需要村里每年自筹至少5万元。松原市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整体上不算雄厚,该模式良性运转受到制约。黄长宝表示,下一步松原市将主要从争取上级补贴资金和节约冬季电取暖成本两方面缓解资金压力,使托养照顾所在更多行政村设立并可持续发展。
基层组织的意愿是农村养老服务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为确保组织保障有力,松原市要求成立由村书记担任会长的村老年协会,村干部为协会会员,负责托养照顾所的建设、管理和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黄长宝介绍,在全市统一倡导下,部分行政村没有力图开展上述工作,很大程度上在于村干部意愿不强。
“托老所的运维、志愿者的召集、对老人的关照、与子女的沟通……村干部承担养老服务工作没有报酬,需要有奉献精神。”南大洼村党支部书记兼老年协会会长张大成表示,但村干部由此密切了和村民的关系,有助于村里各项工作的开展。
黄长宝表示,松原市设立老年托养照顾所和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行政村,村书记在“两委”换届中全部连任,一定程度上源于养老服务工作的组织开展。
精细化管理是农村养老服务规范运行的保障。松原市不仅在制度上进行了顶层设计,还在服务项目标准、托养协议书签订、意外伤害保险购买、安全工作职责等方面细化管理措施,确保两种模式统一规范运行。
此外,松原市还运用信息化平台对农村养老服务进行监管,要求上门服务人员将服务全程录像并上传平台,接受居家上门和托养照顾所服务的老人也可以随时通过手机进行投诉。邢彦奇表示,针对农村养老服务点多面广的特点,运用线上信息平台等现代精细化管理手段有助于落实监管责任,提升服务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