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洼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带动扶贫的金融力量 [复制链接]

1#

作者:宫玉河

山东省平原县,其地貌一如其名,具有广袤的平原,无山。然而,在城东前曹镇境内红沟河东岸有一个叫毛孙庄的村子,却有个以养“山鸡”闻名的夫妇——张尚勇、王凤英两口子。夫妇俩在前曹镇政府向东几百米、平尹公路南,拥有一家养殖企业——平原县绿欣特禽养殖繁育有限公司,公司大门另一侧挂着平原县绿欣特禽养殖产业扶贫基地的牌子。近8年来,夫妇俩发展特禽养殖,不但产业越做越大,晋升为同行业的全国前三,还带动附近十里八村的7名贫困户脱贫,一时传为美谈。

年8月25日,我们慕名走进这家特禽养殖企业,听老张夫妇讲述自己创业和在农行扶持下帮助建档立卡户脱贫的故事。

“折腾”多年,“铩羽”而归

毛孙庄位于原尹屯乡——一个以盐碱遍地而闻名的地方。并且,毛孙庄不远处,就是方圆十几公里的“金家大洼”,荆棘疯长,野草丛生,如同无人区一般“瘆人”。半人高的荆棘中,只有羊肠小道穿过大洼,连接着各个村庄。

贫瘠的生产生活条件,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和视野。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这一切静悄悄地发生了变化。“金家大洼”被改造成良田;不远的刘庄,有几个兄弟成功合办了一家化工厂;前曹镇来了“联化科技”,一年能给镇上带来多万元的收入;毛孙庄北边的平尹公路,向东几十里地就是胜利油田的“临盘城”,车来车往带来了信息的传播......这一切,让张尚勇夫妇动了心:“别人能成,咱也不妨闯一闯!”

夫妇俩开始“折腾”起来。收棉花贩卖,收蔬菜贩卖,最后买了两台自卸车。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年,玩车出了一次事故,不但赚的钱赔了进去,还拉了16万的“饥荒”。

太太王凤英,作为一个女当家,有些后怕了,就劝说尚勇:“玩车风险太大了,咱不干了,再找个出路吧。”

路在何方?夫妇俩一时间陷入彷徨。

南鸡北养,一举成功

在信息化发达的今天,网络帮了大忙。高中毕业的张尚勇通过浏览网络得知,养殖“山鸡”是一条不错的出路,中央电视台的“致富经”节目也曾介绍过。

所谓“山鸡”者,学名雉鸡。雉鸡类在全世界有16属51种,中国是全球雉鸡类最丰富的国家,有12属27种,其中竟有19个是中国特有种类,可以说算是一个“雉类王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皇帝,曾经为一幅《芙蓉锦鸡图》题诗:“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鹥。”画这幅画的皇帝就是宋徽宗,他虽是好的书画家,但的确不是什么明君,然而这并不影响那幅锦鸡画作的优雅美丽。而锦鸡,就是一种雉科动物。雉鸡,属于鸡形目雉科禽类。由于喜欢生活在荒野林边,雄鸡好斗,所以又名野鸡。又因习惯栖息于丘陵山地,又被称为山鸡。

雄鸡肉质细嫩,高蛋白,低脂肪,可做成数十种佳肴。它还有药用价值。工艺美术家用它的羽毛贴制成羽毛画,色彩艳丽,生动美观。

“山鸡”这么多优点,在加上中央电视该都介绍了,咱也试一把吧。张尚勇、王凤英夫妇俩信得过“央媒”的权威性,也相信自己的判断,于是,他们在县畜牧局办理了特禽养殖许可证,在自家庭院里建了鸡棚,跑到福建一下购买了只“山鸡”雏鸡,从而开启了长达8年的“山鸡”养殖历程。

顺势而为做成大产业

起初买来的只“山鸡”,公母各半。张尚勇说:“对方就这么卖的,不允许挑选公母,咱一开始也不会识别公母。”

为了把“山鸡”养好,张尚勇夫妇通过网络教学、买书研究养殖技术,7个月后,“山鸡”成活率保持80%左右,3斤多重,还是比较理想的。接下来,怎么走向市场呢?由于一开始光注重了养殖,对于市场的销售,夫妇俩没有做过多的研究和探索。可是,“山鸡”日大,7个月后都到了下蛋的时候了。夫妇俩一则以喜——终于养殖成功,一则以忧——卖到哪里去?是卖鸡还是卖蛋?而且,产蛋期一到,每天下的蛋有-枚,可谓不尽蛋源滚滚来。

夫妇俩忙活养鸡,尚勇的老母亲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老人家使出自己早年孵小鸡的本领,试着在炕头上,把“山鸡”蛋进行孵化,老人家的心血没有白费,24天过后,可爱的小雏鸡破壳而出。

这下可好了,暂时卖不出去,咱就暂时来个自我消化、自我扩大吧。于是,一家人又把初生的生命加入到了养殖的行列。

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熟悉网络的张尚勇通过一家网络平台,开始发布“山鸡”信息。在这方面,他知道,这个广告费应该投,投得值,因为,不久,他就陆续收到全国各地的购鸡信息,这让夫妇俩大喜过望。后来几年,他们通过网络平台每年投放广告费有三四万元,而且实现至少1:30的销售量比,一时间,鸡苗供不应求。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销售的供不应求,年,夫妇俩通过前曹镇政府流转了将近30亩地,流转期长达50年,每年一亩地的流转费元,远高于农户之间个人流转的的-元。虽然看起来流转费不菲,但是,一个是一次性流转这么大规模的地,只能通过政府机构。二是流转期限长,稳定,便于投资创业。所以,张尚勇深深感受到了当地政府鼓励土地流转和发展农业合作社的期许,增强了做大做强“山鸡”养殖产业的信心,快速走上了规模化养殖的路子。

目前,平原县绿欣特禽养殖繁育有限公司拥有蛋鸡养殖大棚10座,孵化设备18套,办公用房、孵化间、饲料存储间0多平方米,运输车8辆。对于各地的客户,远的走航空,近的发客车,数量大的由公司送货到家。年底,公司存栏量达11万只,位居同行业全国前三位。其养殖的“山鸡”通过电商平台行销包括云贵川在内的全国20多个省市,逐渐形成了品牌效应,公司的用工规模也从当初的夫妻2人发展到包括7名残疾人在内的17人。

爱心助贫获赞誉

年秋后,有一天,一个自称来自张铁嘴村叫张恒的人前来应聘,来人说话口齿不清,明显有智力障碍。但张尚勇王凤英夫妇并没有一口回绝,而且把他领到办公室进行了询问座谈。经了解,小张今年34岁,从小患有中度智力障碍,和父母种地为生,是村里唯一的省定贫困户。年土地参加了本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流转后,便计划找个零工,但走了十几家都被拒绝。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到这里。王凤英果断地把小张留下来。她对丈夫说,咱原来日子过得也是紧巴巴地,多亏了党的富民政策,咱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咱不能看着身边那些贫困乡亲坐视不管,我们拉他一把,他也许就走出了另一个天。

如今,在王凤英的带领下,张恒已基本能独立负责0只山鸡的饲喂管理,每月工资达到了元。加上每年村里的合作社分红,家庭人均收入达到了元,摘掉了戴了多年的贫困户帽子。

邻村方庄的胡立静,小时患小儿麻痹,腿部残疾。丈夫患先天性心脏病,不能干重体力活儿,夫妻养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个读高中一个上大学,每年靠种五六亩粮田所得艰难维持,是村里的省定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改善家庭生活,她便想打一份工挣点儿钱补贴家用。和上述小张一样,也是走了多家用工单位均被婉拒。她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到绿欣特禽养殖繁育有限公司应聘,王凤英二话没说就把她留下了。

张尚勇王凤英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事儿很快在本乡传开,镇政府褒奖公司一辆翼展式厢式货车,并加挂了“平原县绿欣特禽养殖产业扶贫基地”的牌子,成为该县脱贫攻坚工作领域一道风景。

助力“带动扶贫”,下了一场“及时雨”

今年疫情期间,张尚勇王凤英夫妇经营的公司也受到严重影响,并蒙受了重大经济损失。随着今年五月份各地陆续复工复产,全国山鸡产品市场需求慢慢回升,公司的流动资金也在一定程度上变得有些紧张。张尚勇王凤英夫妇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