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洼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民间上的非遗古渔雁的过往
TUhjnbcbe - 2024/5/11 17:08:00
古渔雁民间故事,是指产生和流传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辽河口海域的二界沟一带,以渔业文化为基础的民间故事。主要包括“古渔雁”始祖崇拜、“古渔雁”海神崇拜、“古渔雁”龙王崇拜、“古渔雁”祭祀和庆典、“古渔雁”渔具的起源和演变等。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很高的科学价值、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古渔雁”始祖崇拜始祖崇拜,或敬祖,是指儒教(宗法性宗教)的一种习惯,基于死去的祖先的灵魂仍然存在,仍然会影响到现世,并且对子孙的生存状态有影响的信仰。一般崇拜的目的是相信去世的祖先会继续保佑自己的后代。在大部分不同文化中,祖先崇拜和神灵崇拜不太一样,对神灵崇拜是希望祈求一些好处,但对祖先的崇拜一般只是表达亲情。其崇拜行为的特点,首先是将本族的祖先神化并对之祭拜,具有本族认同性和异族排斥性;其次是相信其祖先神灵具有神奇超凡的威力,会庇佑后代族人并与之沟通互感;最后超越了原始图腾崇拜和生殖崇拜的认识局限,不再用动植物等图腾象征或生殖象征来作为其氏族部落的标志,而以其氏族祖先的名字取代,由此使古代宗教从自然崇拜上升为人文崇拜。祖先崇拜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教传统中尤为突出。“古渔雁”海神崇拜龙王是中国北方渔民普遍崇信的海神。龙王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在水里统领水族的王,掌管兴云降雨,属于四灵之一。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对龙王崇拜就成为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民间各地的一种习俗。但民间关于龙王的信仰还是与中古以后佛教的传入,尤其是与后来道教的龙王观念有关。汉代以后佛教传入中国,佛经中关于龙王“勤力兴云致雨”的说法逐渐兴盛。唐宋以来,道教在其神谱中也说东西南北皆有龙王,四海龙王的观念更为民间广泛接受,龙王的信仰也逐渐遍及各地。在内陆地区,民间多有向龙王祈雨的风俗,在沿海地区,因龙王司水的功能,渔民便把龙王当作海神崇拜,并且成为渔民信仰中最重要的神灵。山东沿海各地供奉的龙王一般都是东海龙王敖广(道教的四海龙王分别是:东海龙王沧宁德王敖广,南海龙王赤安洪圣济王敖闰,西海龙王素清润王敖钦,北海龙王浣旬泽王敖顺)。龙王是中国渔民最早崇信的海神在山东沿海的一些偏僻岛屿和渔村,龙王庙更是当地渔民必不可少的信仰场所。一般都是用石头搭成,和村里的土地庙相似,但比土地庙要高、要大,石头都是经过加工的料石,比土地庙堂皇得多。龙王庙内大多坐有龙王石像或泥塑像,对龙王的祭祀仪式主要有第一次出海前的祭海,以及龙王生日、春节等特殊日期。“古渔雁”渔具很久以前,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辽河口海域的二界沟小镇就是特殊的打鱼人群体——古渔雁的落脚聚集之地。持这一生计的打鱼人没有远海捕捞的实力,只能像候鸟一样顺着沿海的水陆边缘迁徙,在江河入海口的滩涂及浅海捕鱼捞虾。因这一群体沿袭的是一种不定居的原始渔猎生计,故辽河口民间称其为“古渔雁”。他们在几千年的迁徙中,饱尝了大自然风雨的洗礼和潮浪的淘练,形成了宝贵的、沉淀深厚的渔雁文化。
1
查看完整版本: 民间上的非遗古渔雁的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