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山沟客栈
入大洼过石桥,西有小径,沿石阶而上,断崖处栽木成桩,结绳做栏。崖跟处有竹篱小园,藤萝绕蔓,豆角黄瓜时隐其间。折阶徐行,石栏回环,琉璃漫地,俯瞰悬崖,惊心动魄。阶穷出台,有角门入,四合小院,浓荫遮蔽,拾阶而上,曲廊尽现,木桌木椅,古色古香,宾朋满座,南腔北调,或斟酒品茶,或对弈嬉戏,四围山风,习习生凉。依山更有碉楼六层,外墙贴瓦,与山浑然一体。内壁精装,与时俱进,可沐浴除倦,有网络知大千。楼顶亭台,与孔子峰相向,晚来可听风吟月。夜静更深,向孔子求道,可醍醐灌顶。有人问:此为何处仙界。半崖有牌“里山沟客栈”。
大洼村,相传明嘉庆年间,更乐村一张姓人家为躲避战乱,隐居于此,从此繁衍生息。整座村庄全部构筑在长三四里,宽十多米的山谷两岸。依山就势,前筑高崖,后拓石坡,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层层相通,户户相连。村民们垒石为墙、依石为栏、雕石为柱、搭石为檐,铺石成阶、琢石挖臼、掏石成槽、精工出碾、石石相关、与石相息。一座沧桑的古石桥横跨村间,像远古的明月团结着两岸人家。数百年来,群山裹夹,鸡犬相闻,炊烟袅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天,房前屋后,杏花桃花,次第开放。崖上崖下,丛丛处处,与石相谐、蜂蝶为伍。村前,一条季节河蜿蜒而下,洼里人少有外出,外乡人难能进来,称他是座“古堡”名副其实,说他是“桃花源”绝不夸张。
里山沟于大洼,和一般村寨之张家胡同,李家胡同无异,面对孔子峰,古称凤凰山。曾几何时,里山沟三间破屋,家徒四壁,书生自小生长在这里,村穷家贫,尝尽艰辛。幸得左邻右舍、父老乡亲接济,尚得成长。年仅十三,凭父母之约,和近邻小妹海兰即定终身。虽勤奋好学,终因贫困,少年即辍学。外出打工,历经磨难,被无良工头无端训斥,被地痞无赖相欺,被黑心老板随意欠薪,至今历历在目,刻骨铭心。然书生说:“纵有苦累,秉承父训,吃苦耐劳。更遵‘诚实守信’大洼之古风。”从乡里到城里,从县到省……,汗水洒遍南北。
弱冠之年,书生和海兰,喜结连理,所幸两人志趣相投,相亲相爱。有媳妇相伴,此后书生更加拼搏。虽搞建筑,一丝不苟。聪明的海兰自学了工程预决算和施工设计。有心人事竟成,凭着两口子的聪明和良好的人品,四年后,他们拉起了一支小小的包工队,从小包工干起,队伍渐渐壮大,工程从几百上千元一直到上千万元,越干越大,生活越来越好。几年间,县城购置了楼房,里山沟的三间破屋子也焕然一新。然而,住在县城的两口子对城市的生活一直不能适应。过段时间,书生总会和海兰说:“昨晚我又梦回了大洼”。隔几天,海兰又和书生说:“前天我又梦到了里山沟”。
每次回到大洼,远离喧嚣的都市,才让她们找到家的感觉。看着古朴、美丽的石头城堡依然贫穷,“怎样带领乡亲们走出一条致富路”,像阴影一样一直萦绕在她俩心头。年,两口子做出重大决定,为全村户,人,分米分面。年,在大洼村多名党员的多次邀请下,张书生回到大洼村,当选了大洼村书记。年10月,大洼村评选为“美丽河北最美古村镇”。大洼的古风古貌吸引着山外的游客,到大洼旅游蔚然成风。依托旅游资源脱贫致富,是摆在大洼人面前的道路,但乡亲们举步不前,多做观望。
“授之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年,张书生张海兰在里山沟自家院里,开始打造大洼村第一家“里山沟客栈”。一时间,采风的,摄影的、观光的,客栈里宾朋满座。在“里山沟客栈”的示范效应下,“山里红客栈”“古堡客栈”像雨后春笋,发展旅游真正成了大洼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大洼人有愚公移山的斗志,有开拓进取的思想,更懂得反哺之恩!今天的大洼村,游客成风,或修身养性,或观光摄影,或写生探秘。昔日的古堡融入了新的元素,大洼村成了凤凰窝,里山沟飞出了金凤凰。
作者:赵凤荣,邯郸涉县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