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啤酒市场正处在战国时期。这是啤酒行业一个混战不休,战场争锋的时代。
各地都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地方政府投资兴办的小啤酒厂,主要是满足当地消费需求。市场经济大潮汹涌而来时,小啤酒厂品牌杂乱,质量稳定性差,很难承受大品牌的冲击,有的堪堪待毙,有的缴枪投降,有的玩命抗争。事实证明,单凭小啤酒厂一己之力想对抗又有资本优势又有品牌优势的大品牌是不可能有胜算的。于是小啤酒厂只好求助于当地政府给予市场保护。这就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地方保护。
华润雪花啤酒在那一阶段受到了地方保护主义的严重干扰。别看是质优价廉的著名品牌,经常被一个个小城市政府行为排斥在外,连进入市场竞争的资格都没办法拿到。有的城市干脆不给华润啤酒经销商发放经营许可证,已经有经营许可证的就指派技术监督部门严查质量,其实就是刁难。还有的城市技术监督部门在明明知道当地酒厂将牙刷、死老鼠装进酒瓶后佯装消费者投诉,当地技术监督部门罔顾事实公然认定是雪花啤酒质量问题,并找新闻单位在当地电视台曝光,使消费者不敢饮用。我们通过公安刑侦痕检部门鉴定装有异物的酒瓶,酒瓶盖都是被撬开过,牙刷老鼠都是后装进去的,然后在省级新闻单位说明真相,从而解除了消费者的误会。
因为当时酒办是财政预算外事业单位,政府不拨经费,一切费用自行解决。酒办只能靠当地酒厂来养活,加上当地领导明里暗里的支持,酒办的胆大妄为就理直气壮了。
大洼县酒类专卖局就是地方保护典型。盘锦市场一直被地产小品牌垄断,雪花经销商多次申请办理经营许可证,酒类管理办公室(简称酒办)就是不批,因为当时是前置审批,酒办不批工商局就不发营业执照,不发营业执照就没法开张,如果开张营业就是非法经营。经历了半年多的折腾,经销商筋疲力尽,心力交瘁,万般无奈,盘锦区域经销商王文波找到我,求助破解之道。
当时我也不知道如何是好。一天回到家里休息时看新闻,看到焦点访谈节目正在披露一个地方政府不作为的乱相,我忽然来了灵感,何不请焦点访谈来采访一下。
于是我们找到了中央电视台有关负责人说明情况,焦点访谈栏目制片人听到后也十分气愤,决定做一次暗访。我派出公司监察部长贺江陪同中央台记者一起来到盘锦采访。央视记者随同大洼经销商一起去到酒办,小型摄像机放在背包里酒办主任没发现,当经销商提出要办理酒类专卖许可证时,酒办主任专横无理,粗暴野蛮全部被隐藏的摄像机记录下来,现场的丑行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投诉。央视记者说:这哪里是国家干部,简直就是恶霸无赖。
央视记者撤离时,酒办的人似乎感觉有些不对劲,于是赶紧派人追赶记者一行人等。害怕被他们追赶上,不知道会出什么祸端。司机载着记者一路狂奔,终于驶出了盘锦地界才松了一脚油门。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很快就做了一期节目,播出后反响非常强烈。可见当时地方保护问题不止一市一地,也不仅限于啤酒行业。主管商贸的李岚清副总理为此做了重要批示,要求各级政府认真查处。
时任辽宁省委书记闻世震同志立即责成辽宁省服务业委员会(简称省服委)处理此事。省服委刘冬梅大姐古道热肠,既要服从上级指示,又要维护行业利益,刘大姐可是犯了难,马上召集了一个座谈会,请厂家代表和地方酒办代表共同参加座谈,商议解决之策。
我代表华润啤酒相当于原告,准备痛打落水狗,一举击破地方保护屏障。没想到会前刘大姐把我叫到一边说,今天会议有很多部门参加,希望你能客观反映情况,酒办生存很不容易,知道你有理,但是别出手太重。我想到围城必阙的道理,就决定息事宁人,以解决问题为上策。
会议开始后,大品牌厂家纷纷发言,大家对地方保护主义都非常痛恨,列举了很多问题,比焦点访谈曝光的还严重还恶劣。刘大姐表情十分尴尬,无可奈何的一直给我递眼色。我看火候差不多了,就开始了发言:首先指出地方保护主义是对市场经济的破坏,必须纠正。其次酒办除了个别单位个别人的恶劣作风以外,最关键的是酒办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经费一般都由当地酒厂出,必须经营才能生存。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保护当地厂家利益就成了酒办最重要工作。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解决酒办开支问题。我的发言结束时,参会的酒办代表使劲给我鼓掌,会后刘大姐也向我表示感谢。座谈会后不久闻书记就做了批示,辽宁省内酒办全部划为财政拨款事业单位,此后不允许酒办插手经营活动。
此后,地方保护的事还会偶然发生,但一般都是来自其他部门,酒办的阻力彻底解除了。而且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深入,类似事件越来越少。
时至今日,很多昔日的小啤酒厂不是关停并转,就是被大品牌纳入囊中,大品牌之间的竞争成为常态,竞争更加激烈了。
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必然滋生腐败,政府应该站在裁判席上实施监管职能。就像官员们见面时客套话说的那样:“我们是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