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谈周永康案:异化的人际关系恶化*治生态
法制晚报讯(
纪欣)近日,中央提出,“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从*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良好的*治生态”。在厉行反腐的同时,构建风清气正的*治生态意义深远。昨日出版的新一期《人民论坛》杂志上发表《*治生态如何修复与重建》组稿,多位学者围绕如何修复和重建我国*治生态环境一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专家观点
要关注打破*治生态平衡的源头
武汉大学*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申建林认为,学者与官员们对中国*治生态问题的概括多半局限于一些*员干部风气不正、作风不实等现象上。这种评价偏离了要害,也没能基于生态学的特有观念来分析中国*治生活中的问题。
因为以上种种现象只是中国*治生态受到污染而呈现出来的种种症状、结果或表现,并不是*治生态本身的问题所在。生态系统的物质与能量交换的平衡被打破或者因污染而导致的生态代谢过程的紊乱,才是生态本身的真正问题。
*治生态是指在一定社会范围内*治个体之间,*治个体与*治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治权力结构、*治运行机制、*治行为方式。这些组织结构、基本秩序和制度环境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治生活状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任建明分析周永康腐败集团个案认为,我国*治生态中确实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值得高度警惕。
周永康的主要人际关系可划分为这样几类:领导秘书关系、上下级关系、官商关系(*商关系)、官黑关系(白黑关系)、家庭成员关系、异性关系等。
有的媒体评论这是一张“结构复杂能量巨大的腐败”。仅从其六任秘书、多位下属、多位近远亲属违法犯罪事实来看,周永康可谓邪威巨大。
根据*的组织纪律以及现代*府公共伦理要求,无论是官员的工作关系,还是私人关系,都是有严格界限的。至于官黑关系,则是绝对不能发展和建立的。
周永康并非孤立的个案。近些年来,查处的许多官员的人际关系都有类似的问题。
这种不健康的、异化的人际关系在*内、*府内蔓延,严重地损害了我国的*治生态,甚至导致*治生态在局部上的恶化。
这种不健康*治生态一旦形成和出现,就会严重扭曲现存的道德和制度,产生巨大的腐蚀力。
专家建议
落实责任追究
填补“稻草人”制度漏洞
任建明表示,总结周案的深刻教训,至少有三个重要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了建议。
一是不能做到以“零容忍”的态度和行动惩治腐败。周永康的升迁轨迹有一个突出特点,自1989年起他就走上了“一把手”岗位,行*级别也已经是在地厅级及以上。正是由于我们的反腐败不能做到“零容忍”,才使“小老虎”长成“大老虎”。
因此,要切实做到以“零容忍”态度和行动惩治腐败。而这就必须要依靠深入的反腐败体制机制改革,使反腐败机构获得充分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使反腐败机构能确保高度的廉洁性和专业性。这样,就能肯定地把“老虎”消灭在“苍蝇”阶段,而不是纵“蝇”为“虎”。
二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实行的仍然是“伯乐相马”这样一套特殊的干部选拔任用体制,其实质是“以人选人、少数人选人”。能否找到“说你行”的人,确立人身依附关系,就成了决定一个人升迁的决定性因素。
彻底改革选人用人体制,一个人的提拔升迁不再由某个“行”的人说了算,而是基于制度规则,通过公开、公平的竞争说了算。这样,“领导干部个人要忠于*、忠于组织、忠于人民”的原则就可兑现,人身依附关系自然就不可能生存。
三是“纸老虎”、“稻草人”式的制度太多。应当说,执**和国家的很多制度并非不健全,关键是得不到执行,缺乏制度应有的严肃性和约束力。
周永康自国土部调任四川任省委书记时,就可以私自决定带秘书前去,还是两个。这种制度形同虚设的情况就肯定会给有野心的个人建立其私人“王国”提供大大的便利。凡是问题丛生的领域,就可以断言,这些制度都是“稻草人”。
因此,制度执行方面要明确执行主体、责任和责任追究等制度。用责任倒逼机制可以使一个存在设计缺陷的制度得到修正。整理/
纪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