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洼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绥宁探幽三黄桑,神奇的绿洲
TUhjnbcbe - 2020/11/27 18:16:00
中科技术让白癜风患者早绽笑容 http://www.hldxc.com/

*桑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绥宁西南,地处五岭山系与雪峰山系交汇处,乃沅江,巫水、莳竹水的发源地。这里动植物资源丰富,山水之间皆风景,被誉为“动植物基因库”、“亚热带最美森林”。这是一个未被人工雕琢的自然王国,是一方美丽的天然,一片神奇的绿洲。

沿景区公路绕林而行,来到了鸳鸯岛。鸳鸯岛,实为莳竹溪包抄的两座山头,西山略高大,东山略矮小,溪水流经此处,沿西侧山谷改道,成环绕迂回之势。远眺两山一水,形如“鸳鸯戏水”,又因此处偶有鸳鸯出现,故而得名“鸳鸯岛”。这是鸳鸯岛名称来由的第一层含义。入口处有一座木桥,名为伊人桥。《诗经》有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描绘了恋人相隔遥远,思念成愁,久难释怀的缠绵情境。何以消愁?不过厮守。伊人桥的搭建,足以让天堑变通途,千里成咫尺,但愿每对恋人的心里都架着一座伊人桥,守着一个团聚梦。

伊人桥原始返古的外形,既融入当下环境,又体现远古风情,驻足远观是风景,移步桥廓有代入,情侣伉俪们自此开始携手共渡一段诗画之旅。

鸳鸯岛山体以岩石为主,地表的覆盖层非常薄,感觉树木就像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在犬牙交错的石缝间,随处可见粗壮有力的植物根茎深扎其中,尽显生命力量之顽强。

根,万木之基也。鸳鸯岛上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现象比较多,有些树木甚至“夹缝求生”上百年。看到这根石相依的景象,不由就想起了乐府诗歌名篇《孔雀东南飞》中的诗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鸳鸯岛上除了有很多顽强的树,还有很多古藤。一株古藤犹如温柔女子,以婀娜身姿紧贴树干,自下而上缠绕蔓延,缠绕得缠绵,缠绕得刻骨铭心;树木临风而立,清秀挺拔,恰似阳刚壮男,支撑着藤条向上攀爬,共享阳光雨露的滋养。一藤一木,一曲一直,生动演绎出大自然中情意缠绵的依恋之态。

有的古藤缠绕大树,如小鸟依人;有的古藤霸道野蛮,势若蛟龙。它们就这样相生相伴在一起生长了百年,古树与古藤相互依恋的情侣关系,似鸳鸯形影不离,这也是鸳鸯岛名称来由的第二层含义。

漫步鸳鸯岛,满目葱茏,山是青的,水是绿的,连空气都是甜丝丝的。那一路相伴的溪流纤尘不染,清冽得能照见你的五脏六腑。

脚踏青石板,扶藤密林中,我在与山水树藤的交融之中享受大自然带来的神奇魅力。

路旁有许愿树。传说,古苗部落曾有一奇女子,相貌甜美,歌喉清爽,能与百鸟谈话对歌。女子死后化身一只爱情鸟,常年栖于鸳鸯岛,春去秋来,专为路人唱情歌。人们眷顾爱情鸟的祝福,只要有情感寄托,便会写下纸条,挂在爱情鸟曾经栖息的树枝上,期待愿望成真。

鸳鸯岛上藤蔓纠缠,植被与巨石交相映衬,形成各种奇特的自然小景,无不充满浪漫爱情色彩,让人浮想联翩。环岛一周,仿佛与大自然来了一场邂逅之恋。出口处也是一座桥,上了桥,往左,蓦然发现又到了入口。我们围绕鸳鸯岛走了一圈,从终点又回到了起点,原来只有一步之遥,因而这座桥称之为“一步桥”。这也是鸳鸯岛名称来由的第三层含义:山水回返往复,似鸳鸯阴阳结合,山地本无岛,因水环绕而成岛。

桥的对面有两棵樟树,枝桠交错渗透,搭起了一道绿色拱门。年9月,红六*团攻克绥宁,当晚在6.5公里的山路上宿营,一直蜿蜒到此樟树下。红*战士和衣而睡,近万人的队伍没有惊动沿路的苗族人家。因而人们将此这樟树门称之为“红*门”,将这条路称之为“红*路”。

驱车到了曲幽谷。这是是一长约3.5公里的深山峡谷,峡谷两侧是遮天蔽日的原始次森林,一条不足一米宽的林中小径,伸向谷之深处。令人不由想起“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唐诗,这也是曲幽谷得名之由来。

谷内,空气清新。从电子显示屏上可以看到这里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近个,PM2.5为0,不愧为“天然氧吧”,真正是洗肺的好去处。

拦门酒、迎客舞是苗族人家喜迎宾客的传统礼仪习俗。路口,两颗薄叶润楠依道生长,茎秆婆娑多姿,枝叶迎风招展,形如一对苗家姐妹守望在门口翩翩起舞,以曼妙婀娜的舞姿喜迎八方游客。

一道山溪喷珠吐玉,迤逦而来,满耳便是清脆激越的“叮当”之声。溪内突兀着许多形状各异的巨石,有的似打坐的禅师,有的如酣睡的狮子,有的如闹海的鲸鱼……不由惊叹大自然之*斧神工。

溪中,有一“笠翁垂钓”的塑像。一眼望去,塑像脚下的巨石仿如一叶扁舟,载着钓者荡漾于青山绿水之间,大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神韵。

听说过“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而在这里,不用鱼钩也能钓起成串小鱼。这是因为景区溪涧清澈、水温恒低,盛产一种个体不大,味道鲜美的银华鲮,又叫“懒鱼”。懒鱼嘴巴宽大且喜好抢食,折一小竹枝,系上几尺绳,扎上一条蚯蚓,放入溪流中,不一会,懒鱼便络绎而来,发现鱼饵即竭力扑食,前鱼咬鱼饵,后鱼咬鱼尾,轻扬竹枝,竟同时钓上一串懒鱼来,这可比姜太公还要厉害。

缓步慢行,见溪中有大小两片月牙形洼地同向镶嵌,名为兄妹潭。内部小洼地常年流水潺潺,尽显大自然之阴柔;外围大洼地则时常祼石朝天,展露大自然之阳刚。大洼环抱小洼,寓意阳刚护佑阴柔;小洼浸润大洼,寓意阴柔滋养阳刚。阴阳调和则万物共生,兄妹潭揭示出了这一世间普适的自然规律。

谷内湿度大,岩壁上满是苔藓,像绿色的毡毯覆盖其上,串串水珠从岩壁上滴落,股股泉水在岩壁上流淌,整个峡谷都是湿漉漉的,给人一种清凉舒爽的感觉。

一座吊桥横跨溪上,相传,曲幽谷两侧原有两个不同部落栖居山野,因交通不便,彼此也少有往来。直至一大户人家相中对面部落里一甜美女子,打算以八抬大轿和数十担迎亲彩礼前去提亲,却被阻于一溪之前。见此境况,户主叫来工匠,修桥九尺宽、九十九尺长,寓意夫妻恩爱、天长地久,取名“同心桥”。

同心桥的搭设极大地方便了两岸部落的交流往来,也成为部落之间互通有无、同心共生的友谊桥。

我喜欢在吊桥上摇晃着走,同伴也喜好如此。你摇我晃,需要相互之间保持着同一频率,不然就会被摔倒。摇得幅度越大,我越欢喜。吊桥晃悠悠,笑声脆生生,喜悦与快乐弥漫在山谷间。

过桥,有一三角形崖,外观形如犬耳,本地部落也称之为“犬耳崖”。相传,古时苗人无稻可种,以野果和鱼兽为食,冬季缺食。直至一天,苗家人在路边捡回一伤犬,帮其治理创伤并养育带大,取名“来福”。来福知恩图报,长大后离开苗寨,翻过四十九处高山大河,来到盛产水稻的藩国,以皮毛粘稻,取回谷种,苗民便开始了农耕生产。来福死后,葬于幽谷风水佳境,经年历月,沙飞石走,耳尖露出地表,仿佛犹在听候苗家主人的福音召唤。

峡谷内的众多巨石,经过上亿年的自然风化侵蚀,形成了各种嶙峋怪石。两块形状相似的巨石对向依偎,一大一小,一高一矮,形如一对结发夫妻在时光长河中相依相守,大石背上有小石一块,仿似顽童趴伏父背眺望对岸。更有奇处,石下溪水在此也分成两股,形成一大一小两个瀑潭,与大小巨石彼此呼应,彰显夫妻恩爱、情义长流的动人画卷。

溯溪而上,沿途林深木秀,郁郁葱葱,谷内分布着数百种植物,随处可见几百年的参天古树,恍若踏进数百年万年前的原始森林;谷底溪洄涧环,曲曲折折。可谓是山明水秀。

渴了,掬一捧山泉水,入口,是润喉的凉,是沁脾的甜,这一刻,什么饮品都比不过这甘冽的山泉水。

古木蔽日,藤萝如蟒的峡谷,不见田地人家,惟有竹影摇曳。谷内竹多,连小径旁的护栏都做成了竹子的模样。自古以来,竹与松、梅并称“岁塞三友”,是画家泼墨挥毫的对象,是文人竞相吟颂的题材。苏东坡就留下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佳句。

竹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食者竹笋,庇者竹瓦,戴者竹冠,爨者竹新,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载者竹筏,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耶!”这样的描述真是恰如其分。我爱竹的奉献,更爱竹傲然不屈的气节与品质。

走在竹径中,聆听空谷足音,绵长而悠远。在这里,不需要思想。只需呼吸,尽情地呼吸;舒展,和任何一株植物一样,尽情地舒展。就会感到自己融于了大自然的怀抱。

清澈的溪水从峡谷中蜿蜒穿过,延绵十里,时而文静、平缓,时而激瀑飞扬。这流淌不绝的悦耳水声,是神秘幽静的大森林里跳动的欢乐音符,这洁白无华的美妙画卷,展示着大自然的纯真与妩媚。

曲幽谷的尾端,近40米高的六鹅洞瀑布飞流直下,犹如一块从天而降的白帘,注入深潭,潭上方10米处,有尖石突出,使水珠飞溅,宛若莲花开放。瀑布左侧有一岩洞、洞高丈余,半露水面,人不能近,神秘莫测。

六鹅洞瀑布,水流充沛,沸腾如哗。身为曲幽谷景线上的压轴大戏,它既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雄壮,也有“飘者如雪,断者如雾,缀者如旒,挂者如帘”的唯美,是大自然赐予*桑大地的一份神奇厚礼。

相传,七仙女下凡后,其他六位仙女跟随而来,她们被这片美丽的地方所吸引,将此地种满了桑树,并命名为“*桑”,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它寄托了仙女们对人间仙境的美好祝愿。

一天,六位仙女因天气燥热,纷纷下到瀑布下方的深潭里洗澡,正巧被一砍柴的樵夫撞见,六姐妹躲避不及,慌乱之间化成六只白鹅,隐入瀑布左侧的洞中。樵夫久等未果,就将她们的衣服带回山寨,散给村姑。

从那时起,苗家姑娘个个心灵手巧,都懂得了采桑养蚕,用蚕丝织云锦和刺绣,依照仙女的服饰,将衣裳改良为“头插银牌,上身着对襟彩衣,下着百褶裙,打绑腿,戴银饰……”正如现在我们所见到的苗族盛装,十分华丽炫目,那就是六仙女受到大自然美景的启发而设计的,六仙女是苗家服饰的鼻祖。为了表达对六位仙女的感恩之情,苗民遂将此瀑布取名为“六鹅洞瀑布”。

站在瀑布下,一阵阵带着水珠的微风拂来,令人心旷神怡。尽情呼吸着饱含负氧离子的纯净空气,领略着幽丽山林与清凉飞瀑,沉醉于山水之中。

六鹅仙姑浴银瀑,七里曲径通幽谷。六鹅瀑、曲幽谷,给*桑这片神奇的绿洲增添了一份亮丽。

扫描

1
查看完整版本: 绥宁探幽三黄桑,神奇的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