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应该是人类有意识的最有意思的发明之一了吧,虽然动物求偶也会发出叫声,但相比之下,人类有纷繁复杂的音乐流派,还有多种多样的乐器,音乐成了人们生活中随处可以听到的旋律,跑步、工作、游玩,哪怕是发呆,也能看到两条细细的耳机线通往各个聆听的角落。
好听的歌很多,而且这些歌的背后往往还有创作者的时间轨迹,记录了他们的悲欢离合;这首歌会随着人们的传播来到各个地方,被当地人和本地文化改造,成为那个地方人们的新的精神养料。
没想到,说起音乐这个话题,我们竟然收到了这么多稿子。在评选的过程中还发生了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样的事,一个音乐人,凭借他的作品“为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带来了全新的诗意表达方式。”这件事本身在音乐史上就足以成为一个可以津津乐道的事件了。那么,让我们看看有哪些文章获得这次征文的奖项吧。
一等奖《极乐净土》火爆背后的文化底蕴
作者:姓名
正如之前所言,作为江户时代的文化代表之一,日本从来不缺描写花魁艺妓题材的影视歌曲,但类似《吉原哀歌》和《恶女花魁》等,皆是以负面怜悯为主旋律。而轻快怡然的《极乐净土》显然摒弃了那些老掉牙的情感鸡汤,以佛教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世界为名,将这个躁动的时代以及次文化乐曲更加直白的呈现在当前二次元文化中,也许,这才是真正《极乐净土》可以持续火爆的原因。奖品由动静科技提供的PILO一份!
二等奖乱世黑暗中的爱之夜曲
作者:南風薰
而《苏州夜曲》的命运则要好得多。这首服部良一“最喜欢的作品”因词曲优美,且无关*治,在战后没有什么阻碍的继续为中日两国人民所喜爱着。美空云雀、米良美一、吉田亚纪子,虚拟偶像初音未来、宝岛老司机费玉清等人都演唱过各自版本的《苏州夜曲》。只是在苏州,《苏州夜曲》仍旧少有人知。回到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答案是:因为爱情是盲目的。即便如此,在一个黑暗的时代企图以爱情的幌子蒙蔽被侵略人民的双眼,这是无论如何也行不通的。白昼终将到来,谎言会被拆穿、虚伪的爱情会被唾弃,唯有真情实意的恋曲长存。谁翻译了“摇滚”
作者:张大师
言及“中国摇滚”,似乎默认场景就是在大陆。台湾和香港的乐队乐人很少被提到,甚至影响力的罗大佑和Beyond,也很难融入这个话语体系中。但就这篇文章的结论而言:“摇滚”这个词,最早出现于台湾;而最先接触摇滚乐的,是香港。除了“摇滚”,Rock‘n‘Roll还有许多其他通俗的翻译。“摇摆乐”(现对应爵士乐中的Swing流派)在最开始曾经和“摇滚”混为一谈。除了意译,也有音译,如“乐与怒”是由粤语发音而来,而普通话中也有“肉啃肉”的译法。奖品由果壳网万有市集提供的“科学知饰”一份以及网易云音乐提供的耳机一份。
三等奖来来,聊聊“诗和远方”
作者:猫斯图
骑士们和歌手们和心上人幽会的时候可不能单枪匹马地上,必须要带着一个可靠的朋友。这个朋友在情侣们私会的时候就挤着马匹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帮他们望风。中世纪人的夜间活动没有那么丰富,半夜一般不会有人去干扰这对情侣。然后等东方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这个朋友真正的工作就开始了。他要像公鸡一样叫醒正在缠绵的小情侣,用晨歌把朋友叫出来。从甲午战败到解放胜利
作者:无常猩龟
当初在部队的时候,有一次聊天我和指导员聊起中国*歌的历史,我问指导员,现在部队那么多*歌哪首*歌的历史最长影响最大,指导员说:我*最老影响最大的*歌,那只能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了。光是那旋律,也距今已经一百二十多年。四十六年前,他险些为一首歌搭上一条命
作者:朵君
音乐是人类的权利,尤其是青年的权利。再没有任何形式能像乐符那样把激情与豪壮描绘得如此到位。于是伴随着*治浪潮,中国现代音乐史上,自然而然出现了一个新门类:知青歌曲。奖品果壳Tee以及后浪出版公司提供的《听音乐》或《认识乐理》一本。
优秀奖交工乐队《我等就来唱山歌》
作者:九时代
紧接着,“我等就来唱山歌”变成了队伍的口号,主唱带头、群众答唱的方式,让客家山歌和社会运动有了奇妙的结合。美浓镇爱乡协进会第三任总干事张正扬这样描写当时的场景:“(那时)在劳动生产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客家妇女,在立法院前穿着蓝衫一字排开,撑起油纸伞以嘹亮山歌驱走城市的疏离感”。蓝衫、油纸伞、山歌,这些代表客家文化的符号,成为这场反美浓水库运动中“家园”的意象。三千年前的伟大长征
作者:*乐承
有这么一首曲子,当你按下播放键的那一刹那,澎湃的音符潮水般涌入耳朵,在耳膜旁起舞回旋,争先恐后地激荡出一圈圈的波动,扩散到全身每一个毛孔,令你忍不住打一个激灵。闭上眼,突然感觉胁下生翼,耳畔生风,时光倒转,史册翻动;睁开眼,你看到了一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队伍,在烈日下行于荒漠中,为首的那个老人,虽衣衫褴褛却依然目光坚定。他是谁?他们又是谁?他们从哪来,又要往哪去?这时你突然想起,这首曲子叫Exodus,它还有个更出名的名字——出埃及记。上帝眷顾着的奇异果实
作者:赵老实
比莉·哈乐黛在音乐史上的意义并不只是一个多次入选格莱美名人堂的著名歌手,她生于20世纪第二个10年,死于50年代末,见证了整个美国的繁荣、萧条、战争和重建。作为文化现象,她被许多人所回忆和悼念。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在评论文章中说:“很少人比她更义无反顾地追求自我毁灭,……她的躯体死亡所冀望的是解脱而非伤悲。……但是,在她自我摧毁的同时,她不成调地低吟浅唱,既低沉又令人心碎。我们无法不为她哭泣,我们不能不怨恨那个使她成为如此这般的世界。”穿越时空的音乐考古之旅
作者:子磐
对于悠远的古希腊来说,无论是乐器还是乐谱的复原,都是困难重重的事情。帕尼亚瓜复原仿制了各种古希腊乐器,在这张唱片之中,他们使用到的乐器竟然达六十种!包括里拉琴、阿夫洛斯管、基萨拉琴等,甚至还有一台液压管风琴。各种音色稀奇古怪的乐器所营造的音响特效,以及囊括优雅、古朴、辉煌、庄严、诡异、神秘、刺激等丰富的音乐表现,无疑能造就出一张既能满足你的求知与猎奇,又能考验音响器材的唱片。至于乐谱复原方面,出土文物的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而“古谱解读”则更需要通过一系列缜密的比较、分析、研究,去伪辨真;此外,也可以通过特定地区特定人群的当代音乐特征,实现“逆向溯源”。帕尼亚瓜的唱片并不是一份古板严肃的音乐考古报告,而是“考证复原”与“模拟创作”的结合。琵琶声停欲语迟,天涯沦落几相知
作者:大洼村二号姬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转轴拨弦?转什么轴呢?弦轴。叫弦轴的话大家应该比较容易猜到,就是和琴弦连着的那四个棒棒,但是其实这个东西的“学名”是轸(zhen)子,听起来有点不明觉厉罢了。弦轴的作用很简单,固定琴弦,确定音高。正式弹琴之前先试一下琴音是不是准是一个必须的过程。试音的过程就是所谓的拨弦。正常情况下,调音这一步是在正式上台之前完成的(废话),但在《琵琶行》的剧情里面,琵琶女是见到白居易等人之后才开始调琴的,可见是一时难以拒绝这群“移船相近邀相见”的人吧。随意调整校准一下琴音,就未成曲调先有情了,这听众也的确是有情。奖品网易云音乐笔记本和后浪出版公司提供的《西方音乐史十讲》一本。
点击“阅读原文”可阅读获奖文章。
十五言新一期征文活动正在秘密筹备中,敬请期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