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有传言:“滑县西南,庙堤家前”。说的是这里土地肥沃,远近把名扬。
殊不知在村西一公里处,无梁庙的西南方,俺村还有一块人称“西大洼”的土地,二百亩有余,呈四方形状。
小时侯听父辈讲,西大洼又名曹家洼,是解放前曹姓大户的士地。在西大洼的西北角呈高坡形状,名叫仓堤,相传是秦始皇时代筑*河堤的仓房遗址。也是发大水淹不到的地方。
小时侯还听过父辈讲他们在西大洼捞高梁的故事,想起来还真有点悲壮。那些年雨量太稠,西大洼只适宜种高粮。当高梁成熟的秋季,遍地红高梁,摇身把头幌,满面泛红光,农民有希望。可是雨季到来了,风在吼,雨在狂,红高粮倒在了水面上。
时间就是金钱,慢了收成就要泡汤。钟声就是号角,西大洼就是战场。队长带领群众,手拿镰刀剪刀,赶着牛驴车辆,车上放着箔箩筐,去西大洼捞高梁。
干群穿着短裤,水中干劲高昂。抓起红高粮穗,剪刀剪,镰刀割,一会装满一箔箩。推着箔箩水中游,宛如小船在穿梭。装满一车又一车。日复日,天复天,群众水中脚扎烂,累的腿疼腰发酸。褐红的高粮面馍,淡淡的高粮米饭,浸透了多少父老乡亲的汗水,也彰显出劳动人民的坚毅和强悍!
西大洼留给我童年的记忆,那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一望无际的洪水有深有浅,往日的庄稼已在水里沤烂。只见那不知疲倦的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不时的还跃出水面。
记得有一天我们几个儿时伙伴,在西大洼东面的浅氷地方嬉玩,我还被*色的咯呀鱼扎了一下,疼的心里发颤。同时大人们在西大洼拉网捕鱼,干劲正冲天。一群黑脊梁,真是有力量,.随着一、二、三,拉起一大网。其中有一鱼,足有一米长,称重十二斤,挂在了我家东屋中间的檩条上。
涝灾那些年,吃着救灾粮。开水沸鱼丸,笼中透鱼香,大块和水煮,吃肉又喝汤。当年若有油,炸吃不更香?
可是到后来,连年少雨量。洼地没有井,种啥都不长。一耧绿豆,一耧谷,名曰隔楼青,耐旱有特长。种一胡芦打两瓢,何时能把温宝决?群众真盼望!西大洼啊!西大洼,你不是旱,就是淹,哈时候能打粮万担!
改革开放后,农村大包干。国家拨资金,打井来抗旱。群众干劲增,修渠打井忙。西大洼连打六眼井,先后配水泵。从此麦浪滚,玉米棒金*,棉田白云飞,花生高产王。户户有存款,家家卖余粮。
今昔西大洼,就是不一样。抗涝灾水中捞高粮,搞自救拉网捕鱼忙。*策好旱涝保丰收,多打粮大步奔小康!!
作者简介:闫成信,毕业于马庄高中,年至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当兵。退伍后长期任村支书,现已退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