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洼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披刺龙鱼罗平生物群龙鱼又发现新种
TUhjnbcbe - 2021/5/1 19:08:00
北京治疗白癜风价钱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

云南罗平地区年新发现的2.44亿年前安尼期化石群中,产出大量龙鱼类化石,作为一类高效的捕食者,龙鱼是中生代早期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消费者。罗平生物群中龙鱼类化石高度分异,已鉴定发表的有大洼子龙鱼、云南龙鱼、长奇鳍中华龙鱼和小型中华龙鱼。

大洼子龙鱼(比例尺1cm)

云南龙鱼(比例尺5cm)

长奇鳍中华龙鱼(比例尺5cm)

小型中华龙鱼(比例尺2cm)

最近,古脊椎所吴飞翔等研究人员在罗平生物群中又发现龙鱼属一新种——披刺龙鱼(新种)(Saurichthysspinosasp.nov.),在椎骨结构和基本体型上与其他龙鱼类有变化。

披刺龙鱼复原图(绘图:杨定华)

披刺龙鱼是一种小型龙鱼,它的奇鳍鳍条数量较少,体表具有两列平行的披强壮棘刺的针状侧鳞,代表着龙鱼类新的适应策略——底栖生活及其相应的形态变化。披刺龙鱼可能以较小的虾等底栖甲壳类为食;与食鱼的同类相比,它代表着中三叠世龙鱼类辐射演化阶段在营养生态位上的分化。

综合同时期龙鱼类在运动方式和摄食机制的创新,这些因素可能促成了安尼期东特提斯洋龙鱼类的爆发式演化,而这正是2.5亿年前二叠纪末大绝灭后生物圈复苏过程中快速辐射阶段的一个缩影。

披刺龙鱼化石及素描图(据吴飞翔论文)

罗平生物群年大事记一、央视节目组再次走近罗平生物群

3月18日,中央电视台策划制作的大型系列纪录片节目《中国影像方志·罗平篇》在罗平开机拍摄。通过前期两个月的调研和筹备,《中国影像方志·罗平篇》将从地名记、考古记、历史记、风物记等方面,展示罗平独具魅力的地域特色。作为考古记的重要内容,罗平大凹子、九光等地发掘的古生物化石群也将在节目中得到充分展示。

这是中央电视台继《科技之光》、《地理.中国》、《探索.发现》专题报道罗平生物群之后,央视节目组再一次走近罗平生物群。节目组分别在罗平生物群野外化石采场、古生物群-云南罗平野外基地化石陈列室等地取景拍摄,并邀请罗平生物群发现者、中国地调局成都地调中心张启跃研究员进行现场讲解。央视节目组在响洞坡化石采场拍摄央视节目组在野外基地化石陈列室拍摄二、罗平生物群化石走进成都SOS儿童村3月23日,成都地调中心*办、青工部联合组织青年志愿者在成都市营门口花照壁SOS儿童村开展了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罗平生物群研究团队的文芠工程师,为SOS儿童村的孩子们做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科普讲座,讲座以“化石—沉睡的精灵”为题,带领孩子们认识化石的形成、种类、最早期的生命形态以及化石研究对人类的启示。现场还为孩子们展示了来自云南罗平县大凹子地区罗平生物群的古生物化石。孩子们对来自2.4亿年前的三叠纪化石标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此次科普讲座也培养了小朋友们从小树立热爱生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意识。

为SOS儿童村介绍罗平生物群化石

三、《大自然》发布科普文章介绍"中国第一鲎"-云南罗平鲎科普杂志《大自然》年第3期发表了罗平生物群研究团队胡世学研究员撰写的科普文章《探秘鲎的演化传奇》。文章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罗平生物群中发现的鲎化石新属种-罗平云南鲎。罗平云南鲎为现生鲎起源于三叠纪提供了直接的化石证据,被认为是鲎科最早的化石代表之一。作为我国首次发现的鲎化石,罗平云南鲎代表了我国鲎化石研究的新起点,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鲎”。

云南罗平鲎不仅完好保存了鲎的腿肢和书鳃,并且还识别出了鲎的肌肉和刚毛结构,保存有肌肉的鲎化石极为罕见,目前全球仅有寥寥几例,而刚毛则是全球首次发现。通过与现生的中国鲎进行对比,研究员确认云南罗平鲎是一个成年的雌性个体。 

罗平云南鲎化石标本

四、罗平生物群发现中国最古老的千足虫

年7月,中国地调局成都地调中心罗平生物群研究团队联合美国、英国古生物学家在国际古生物学期刊《JournalofPaleontology》报道了中国地史时期最古老的千足虫-罗平中华千足虫(SinosomaLuopingense)。千足虫是典型的陆生动物,罗平中华千足虫的发现说明2.44亿年前的云南罗平地区不是汪洋一片,还存在某种规模的史前陆地或岛屿。

罗平中华千足虫化石五、罗平生物群在"世界地球日"积极开展科普活动

4月27-28日,由中国地调局成都地调中心、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成都市科技局、成都市国土资源局、成都市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主办的年“世界地球日”地学知识科普宣传活动在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举行。

此次活动中,罗平生物群通过科普讲座、视频、展板以及观众互动等多种形式向现场观众科学普及2.4亿年前的罗平生物群以及生命演化等地学知识,使现场观众更深入地了解了罗平生物群的发现历程、化石种类、科研意义以及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等。

文芠工程师为中学生做罗平生物群科普讲座

向观众介绍罗平生物群化石

六、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开工5月18日,罗平县在罗雄街道大洼子村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点设分会场,与全市同步举行年5月份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金书芳,县人大副主任蒋友贵,副县长王冬梅,县*协副主席周良珍出席,县直相关部门、罗雄街道、项目施工单位负责人及施工人员参加开工仪式。至10月底,该设施主体框架已基本完成。主体框架已基本完成(摄于10月28日)七、罗平生物群亮相旅游宣传片《心归罗平》

6月15日,由罗平县委、县*府出品的全域旅游宣传片《心归罗平》在昆明中国—南亚博览会现场首映。宣传片向观众展示了东方花园.魅力罗平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罗平生物群化石采场也在片中得到了呈现(03:09-03:13)。

《心归罗平》

宣传片中展现的化石采场

 

八、曲靖市*协到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调研

6月13日,云南省曲靖市*协主席、市委秘书长朱德光率调研组到罗平调研“全域旅游发展”工作。调研组一行对罗平县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主碑、化石简易博物馆、科普影视厅等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参观调研。

调研组通过观看地质公园宣传纪录片及实地参观考察,对罗平生物群化石保护方面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罗平古生物化石群具有较高的科研科普价值,应予以高度重视,罗平县要进一步加大管护和开发力度,进一步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和地质遗迹开发相关项目规划建设,与罗平的“全域旅游发展”相结合,统筹考虑,充分有效的利用古生物化石资源,突出重点,攻坚克难,全面推动罗平“全域旅游发展”实现跨越发展。

公园管理局刘腾林局长向调研组介绍情况

九、罗平生物群发现特异保存的牙形石多分子器官

年7月,罗平生物群研究团队联合英国布里斯托大学、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等科研人员报道了罗平生物群中发现的特异保存的牙形石多分子器官。研究团队通过对罗平生物群中的牙形石齿串化石进行科学研究,完成了41个牙形齿串标本解译,并采用三维技术成功构建了牙形石Nicoraella属完整的多分子器官的构成型式。该研究可为解析中三叠世牙形石属种间分类、异同性、演化关系、结构、功能和捕食方式等提供十分重要的信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古生物期刊《Palaeogeography,Palaeoclimatology,Palaeoecology》上。

15分子Nicoraella牙形石多分子器官构成图

十、奥地利维也纳大学JürgenKriwet教授考察罗平生物群

8月7日至9日,奥地利维也纳大学JürgenKriwet教授赴罗平开展野外考察。参观了罗平生物群化石采场、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和罗平生物群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罗平生物群鱼类化石数量丰富,种类多样,保存精美,是研究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后鱼类辐射和演化的绝佳材料,也可以更好的诠释罗平生物群的重大科学价值和研究意义。教授在考察期间和罗平生物群研究团队成员就鱼类化石的后续研究方向和方法进行了讨论,同时对公园和基地的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Kriwet教授与研究团队、公园管理人员合影

十一、英国布里斯托大学Benton教授考察罗平野外基地

8月21日,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布里斯托大学MichaelJ.Benton教授赴罗平开展野外考察。参观了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基础设施及国土资源部古生物群—云南罗平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的建设情况,Benton教授高度评价了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以及罗平野外基地近几年的建设进展和成就,认为罗平野外基地已经成为一个国际知名的三叠纪研究中心,在三叠纪生态复苏、生物辐射研究等方面有较大的影响力。同时对公园和基地的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考察最后,Benton教授在罗平县国土资源局局长的盛情邀请下,在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携手共植友谊之树。

Benton教授盛赞罗平生物群

Benton教授与县国土局领导共植友谊之树

在友谊之树前合影留念

十二、罗平生物群龙鱼家族又添新种-披刺龙鱼

9月28日,《古脊椎动物学报》年第4期在线发表了古脊椎所吴飞翔等研究人员的文章,报道了罗平生物群中发现的龙鱼属一新种-披刺龙鱼(新种)(Saurichthysspinosasp.nov.),这是一种小型龙鱼,在椎骨结构和基本体型上与其他龙鱼类有变化。披刺龙鱼的奇鳍鳍条数量较少,体表具有两列平行的披强壮棘刺的针状侧鳞,代表着龙鱼类新的适应策略——底栖生活及其相应的形态变化。披刺龙鱼可能以较小的虾等底栖甲壳类为食;与食鱼的同类相比,它代表着中三叠世龙鱼类辐射演化阶段在营养生态位上的分化。

披刺龙鱼复原图(绘图:杨定华)

十三、罗平生物群野外基地组织开展现场考察活动

10月27日至30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组织青年科技人员赴云南罗平县开展了为期4天的“罗平生物群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现场考察”活动。业务人员先后考察了罗平生物群3个化石采场、罗平生物群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化石陈列室、化石展厅和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考察内容以地层古生物为主题,围绕罗平生物群主要化石门类、产出层位、沉积特征和埋藏特征等方向展开,达到了提高地层古生物学方法的实际应用,促进研究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升的目的,激发了青年科技人员从事地层古生物研究的兴趣。

考察队员野外寻觅化石

成都地调中心野外考察人员合影

十四、罗平生物群科普获评首届云南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奖优秀图书

10月8日,云南省广播电视局发布了关于表彰首届云南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奖获奖作品的决定,包括优秀图书在内的13个类别,件作品获得首届云南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奖,由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胡世学研究员、张启跃研究员等人主编的《罗平生物群:三叠纪海洋生态系统复苏和生物辐射的见证》被评选为科技类(含科普读物)优秀图书。

《罗平生物群》图书封面

十五、《劫后重生-南盘江盆地三叠纪生物大复苏》正式出版

年10月,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罗平生物群研究团队编著的科普图书《劫后重生-南盘江盆地三叠纪生物大复苏》已由地质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由潘桂棠研究员作序,全书从古生物化石的角度出发,以时间为主线,依托罗平生物群、兴义动物群、关岭生物群,生动地讲述了2.5亿年前二叠纪末大灭绝事件后生物逐渐复苏、生态系统逐渐重建的过程,让读者既能了解每个生物群的生物面貌,又能了解不同门类的化石特点。全书兼具科学性和科普性,图片精美,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读者阅读。

《劫后重生》图书封面

十六、盛邀相关专家学者年相约罗平12月14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和古生物群-云南罗平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承办的“罗平生物群野外现场考察暨中国牙形类会议”发布第一号通知,会议将于年3月在云南省罗平县召开,以罗平生物群和牙形类研究为主要议题,盛情邀请国内从事罗平生物群、牙形类及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相约罗平,就当前相关研究领域的前沿与热点开展学术交流并开展野外现场考察。

来源:罗平生物群

1
查看完整版本: 披刺龙鱼罗平生物群龙鱼又发现新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