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能够启迪人的思想,是辛勤的园丁。无数个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为祖国培养了很多栋梁之才。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老师,他们起早贪黑,默默无闻地辛苦付出。同时,他们也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盘锦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
姜桂英(74岁):当时黑板是木头钉的
姜桂英年参加工作,当时她在盘锦大洼西安农场小亮沟学校教书,后调到西安镇上的桃园小学,年辗转来到辽河油田,在小学、幼儿园继续从事教师这一行业。在姜桂英的记忆里,40年前,人们出行就是靠走,她要花2个小时走到30里地外的学校去上班,学校里的学习桌是用水泥砌出来的,黑板是木头钉成的,上面涂上黑色墨汁。
冬天孩子们从家里带秆子到教室烧火取暖,下午3点多窗户上就挂了厚厚一层霜,看不到外面。年后教学环境有明显改进,学校盖起了楼房,教室里配套的设备都比较齐全了。“再后来城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环境也是越来越好,看到今天孩子们在这么好的环境下读书,真幸福啊。”姜桂英说。
刘素清(69岁):学校盖了楼房画了跑道
刘素清是辽河油田第三高级中学的退休教师。年她从鞍山来到辽河油田,当时在红村当语文教师。刘素清说,当时学校的教学环境很艰苦,立一个杆子,在上面绑个铁圈就是“篮球架”了。10年后刘素清调到钻井中学(现辽河油田第三高级中学)。“10年的变化很大,学校盖了楼房,画了跑道。你们看看,这是当时我跟老伴在邮局大钟下骑自行车的合影。”说着,刘素清还翻出了年在兴隆台区步行街的旧照,自行车是当时很时髦的交通工具。
如今,刘素清已经离开教育岗位很多年,但盘锦发生的巨大变化她历历在目,她把一生的经历和城市的变化都记录下来并且出了一本书,她的老伴爱好摄影,通过影集的形式记录城市的变迁。“晚年时光,我跟老伴定居在这座城市安享晚年,感觉很幸福。”此刻,刘素清脸上洋溢着安居乐业和幸福的笑容。
李福枝(51岁):学生和家长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