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
人口迁移调查
建华实验四高一年级寒假优秀地理作业
中国的传统社会是信仰祖先的社会,家风、家训和家族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中国社会仍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发展向前。家庭人口迁移就成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缩影。高一新地理教材涉及了家庭人口迁移这一内容。据了解我校四高一年级的大部分家庭是从京外迁入的。为更好地帮助同学们学习人口迁移的知识,培育地理综合素养,因此布置了“家庭人口迁移调查”假期作业。同学们纷纷向父辈和祖辈了解家庭人口变迁情况,甚至有的同学还查阅了家谱。同学们用调查报告、人口迁移图、家谱树、人口迁移故事等形式呈现调查结果。下面将优秀作业分四个模块展示。
一、追本溯源查家谱
祖籍:我们属于华林胡氏,明朝洪武年间从江西迁徙到沔阳州(现在的湖北省仙桃市)。
华林胡氏是发源于江西奉新的一个江右民系家族,最早可追溯到南朝刘宋时的壮侯胡藩,晋末宿预(今宿迁,晋朝时治所在宿预城遗址)人。即华林胡氏之开基祖先。仕而封侯,公元年赐土豫章之西,爱新吴华林而居。传24世至胡城,官至侍御史,其妻耿氏淑善称贤,唐敕封为徐国夫人。唐亡后,携眷归隐华林,绳其祖武,潜心办学,耿氏相夫教子,勤俭持家,倡导诗书继世、济美兴邦、忠孝和睦之家风,影响深远。华林世家素尊胡城及耿氏为华林胡氏一世祖和耿氏太婆。字派:文定家本大,光宗以显扬。征祥毓俊秀,明德维馨香。立国昭正道,为学尚伦常。泽懋贤声远,经传祖训诠。
迁移特点和原因:迁移基本特点是向经济更加发达、生活条件更好的地区迁移。原因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收入,从而能有更好的生活水平。为了给自己的儿女提供更好的教育,也是为了寻找更多的发展机会,开阔自己的眼界。
——胡鸣飞
历史原因:
元末明初的战争破坏了江淮以南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城池破败,田地荒芜。为了发展生产,明朝初年就有过六次移民。当时山西气候宜人,粮食充裕,战乱较少,因此移民大多被派往山西。
迁移过程:始祖刘大同,原籍浙江省宁波府定海县兑九庄(今: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人。明洪武二年(公元年)到山西省洪洞县的大槐树下集中,被遣往偏头关。
重要地点:
洪洞县贾村广济寺(今: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贾村)
据史料记载,明初去山西的移民全部在这里集中,寺旁有一株著名的大槐树,成为各地移民中转站的标志。明*府在这里为移民登记,发给凭照、川资,而后编队分赴各地。
——刘思余
二、图像描绘显事实
——曹馨云
——张玘玥
——赵雨涵
——宫颢宸
——朱文陶
——徐子复
——龙岑华
——范耘豪
三、家族故事励后人
曾曾祖父之前为山东省赴东北的“闯关东”移民,曾祖父年代出生于辽宁省昌图县,年代留学日本,解放前在辽北省(首府四平)*府工作,解放后先后在辽宁省昌图县、辽宁省大洼县辽宁省盐碱地研究所工作,是著名水稻栽培技术专家,“盘锦大米”改良及优化的最主要贡献人之一,年去世。祖父年出生于辽宁省昌图县,因家庭出身问题未被允许参加高考,年高中毕业后一直在昌图县工作,退休后年搬迁到沈阳居住,年去世。父亲年出生于辽宁省昌图县,-年在铁岭市高中学习,-年在辽宁省沈阳市接受大学教育并工作,年至今在北京市工作并定居。
——贾谨旭
最早的远古先祖居住于陕西一带,到宋朝迁徙到了河南,后又因金兵攻城,南迁,因遭兵乱,长兄一族回到边地(河南),次子一族迁徒入江苏泰兴。我的曾祖父从泰兴到上海工作,又因加入共产*派迁至香港工作,解放后回到上海,祖父也出生在上海,后知青支边到*,我父亲出生于*,后在上海高考,我在北京出生。
——张莫凡
在19世纪,中国*河下游连年遭灾,*河下游的百姓为生活所迫,只好闯入东北,这次迁移数量规模是中国历史最高的。据我的爷爷所说,我的祖辈在当时也从山东一路到吉林长春,后来几代人也从小在这里定居。这一次迁移之路是无比艰难的。由于连年的灾害也使在山东一带的人几乎无法继续生存,这是一次为了活命的人口迁移。
——孙一丹
(1)爷爷:没有拿到录取通知书,于是去县城里查报纸,查到自己被北大录取。年提前半年毕业留校任教,故一直生活在北京。可能有部分时间在天津生活(with奶奶),故图中京津之间存在圆圈。文革时期下放五七干校劳动。与叶蜚声教授合著《语言学纲要》,享受*府津贴。
(2)奶奶:年9月参*,年第二批赴朝作战(卫生兵),年因故回国,回国途中被美*飞机打掉头发,险些遇难。回国后“考”入北京大学,后在天津、北京两地生活。毕业后留校工作,在一五计划期间转至中国人民大学工作,后享受离休待遇。
(3)外公:没有太多故事
(4)外婆:江苏省高考学霸,在清华毕业后分配到第四机械工业部十二所工作,研发歼击机行波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享受*府津贴。
——徐子复
为响应国家的号召,从年起,数万名解放*官兵、知识青年和革命干部,爬冰卧雪,排干沼泽,对东三省进行大规模开垦。
在那个年代,迁移并非易事,甚至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受到经济的限制,有的人只能靠步行抵达,也有人就此倒在了去往那里的路上。可他们依旧毫不犹豫地,拖家带口,克服万难将家安在这里。扎根的不仅仅是身体,还有心灵。
他们经营农场,辛勤劳作,为国家生产了大批的粮食,把过去人迹罕至的“北大荒”,建设成为美丽富饶的“北大仓”,谱写出“北大荒”开发史上灿烂辉煌的一页!
——贾涵迪
四、深刻感悟明道理
家庭人口迁移汇总图by徐子复
村里面变化不是很大,只是每年都会有些新盖的楼和新修的渔场一类的,住在这里的人们的生活质量却因周围环境(人、衣食住行等等)的变化而改善;一方面乡镇里的人们因走向大城市使得学历和素质有所提高,另一方面大城市的优越环境也吸引了大部分外地人才、资源涌入城市里,更好地建设了城市。
——陈嘉媛
最后都迁往了北京,而北京是经济、*治、文化中心,所以我们应该是往经济发达的地方迁。也正是因为有这些人的迁移,经济才得以发展。正如北魏孝文帝改革,人去财去,带动经济发展。
——赵雨涵
综上,影响家庭搬迁的主要就是社会因素:*府*策影响就业和就学,这两者同样影响家庭中的成员,也因此发生居住地和户籍的变动。对于战火、饥荒等不可控的重大灾害另当别论。本质上来讲,家庭搬迁就是一个趋利避害的过程,在生活极为平静的条件下,很少会发生人口流动(父系),就间接导致了中国乡土社会的行进。
现今城市化、工业化、户籍等*策变化较为频繁(主要体现在北方),所以人口流动程度加剧。
——丁晓彤
人口迁移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区域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问题。为解决这一矛盾人们进行趋利性位移。同学们通过这次调查很好地和长辈进行了调查访问,了解了家庭发展的时空脉络,更加认识到个人和家庭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发展,而国家的发展也离同样不开个人和家庭的人口流动和迁移。
——老师点评
编辑:杨利超老师
图文素材:同学们的作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