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同步悦读"免费订阅
力匕
寻访响水坝——记定远县永康镇境内明朝水利工程遗址■林文庆
阝勹
廴匚
出生在定远县永康镇的我,小时候经常听长辈们讲响水坝的故事。说是明朝初年,定远县永康镇是个易涝易旱的地方,地下水位低,挖井经常挖个旱井,很难遇到出水的,用水主要靠紧挨着集镇北边的洛河水和地下泉水,可以说洛河就是当地的母亲河。但是由于受自然条件制约,洛河在洪水期经常泛滥成灾,淹没附近村庄良田,隔断两岸百姓出行;在枯水期,又经常干涸,轻则庄稼得不到灌溉,重则人和牲口吃水困难。洛河两旁的百姓深受水的困扰,成为当年无法解决的一大难题。
定远县在明朝时期属于凤阳府管辖,凤阳府是朱元璋登基当皇帝的地方,定远是名副其实的皇城郊区。有一年的夏天,刘伯温巡查到定远县永康镇,正好赶上洛河起水,淹没了许多村庄和良田,洪水里飘满了西瓜、蔬菜、甚至还有一些鸡、鸭、牛、羊,水灾现场惨不忍睹。刘伯温向开国皇帝朱元璋汇报了永康的水灾情况,朱元璋说“不能让皇城脚下的子民过着民不聊生的生活,一定要彻底根治永康洛河的水患,让老百姓过上好的生活。”于是他命令刘伯温负责治理洛河水患,刘伯温通过实地调查,了解清楚当地的山势地形,选址在永康镇东三里处的洛河,拦腰修筑了一个全部是青条石材料,长约三百米,高约七八米的大坝,自从大坝修好后,大坝附近的百姓天天听到洛河水流经坝身后,冲击到下游的哗哗的流水声,声音非常巨大,方圆十里的百姓都能听得见,当地就称呼刘伯温修建的这个大坝叫做——响水坝,这就是响水坝的由来。响水坝这个故事,让我的童年充满了无限好奇,不知道响水坝的具体位置在哪里?不知道那么多青条石是从哪里运来的?不知道这么好的响水坝为什么说没有就没有了?等等,留下了许多未解之谜。后来外出读书、参加工作,不经意过去了二十多年,慢慢淡忘了这个故事。最近,由于迷恋研究定远的民俗故事,在和长辈攀谈的过程中,又提起了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勾起了我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心中盘算了很久,一直没能成行。年11月6日,是星期日,我按捺不住对响水坝的向往,终于走上探访响水坝的旅程。下午,我一个人驾车从定远县城出发,迎着晚秋的暖阳,一路往西28公里,来到定远古镇——永康镇。到了家里没顾上和父母亲说话,就马不停蹄的换上山地自行车,前往响水坝的方向。路过横跨在洛河南北的永康大桥上,放眼望去,洛河早已不是儿时的模样。记忆中的洛河,两岸树木葱郁,红石岩的河床上流淌着清亮亮的河水,小河两岸随处可见洗衣的村妇和玩耍的孩童。现在的洛河两岸用钢筋混凝土整治的笔直宽畅,河两岸*土裸露,河床上拦腰修建了几个水坝,虽然碧波荡漾,但是难觅红石岩的踪迹、难寻洗衣人的踪影、难觅戏水的孩童。收拾一下恋旧的情怀,继续上路。骑行在洛河北岸,沿着乡村的石子路向东,来到东台自然村,村庄坐落在洛河北岸。孩提时候的记忆是:村庄南面的一段洛河水很深,岸旁有许多砂石堆积形成的沉积岩,永康人称这里叫老龙潭,老龙潭上还建有一座古塔。这里的水质非常好,上游的珍珠泉水汇流到这里,曾经名噪一时的珍珠玉液和包公醉酒就是从这里取水酿造的,这里成就了永康酒厂的辉煌,也是永康人值得骄傲的地方之一。可惜响水坝不在这里,还在它的上游。沿着河岸继续向东,来到了林庄。看到路旁正在劳作的农民伯伯,赶忙下车打招呼,询问响水坝的方位。这位农民伯伯很健谈,就聊了起来,他说:“现在的年轻人对这个感兴趣的很少,你怎么想起来寻访响水坝的?”我回答说:“我是从小就听着响水坝的故事长大的,觉得这个故事非常好,是永康非常宝贵的历史文化,想把它写出来,让它流传下去。将来如果永康镇能搞旅游经济,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历史故事,对当地百姓有好处。”农民伯伯听了非常高兴,热情的用手一指说:“就在东南方向挖掘机干活的地方,离这里大约一里多地,你赶紧去吧,天快黑了。”我赶紧告辞,跨上自行车,继续前行。来到了一个水泥路的三岔路口,附近没有看见一个人影,也没看见挖掘机的身影,茫然不知去向何方,这可怎么办呢?干脆撞运气吧,看见东面有一个村庄,就骑车加速飞奔过去,正好遇见一对勤劳的夫妻带着两个孩子在晒场收粮食,下车和他们攀谈,说明了来意。男的说:“我们庄子叫陈庄,响水坝就在河南面的新庄旁边的大洼子里,新庄的人是从我们村分过去的,都姓陈。”女的说:“我都住这里几十年了,怎么不知道响水坝在哪里呢?”看上去她很是难以置信,近在咫尺的家门口的故事竟然不知道。男的又说:“我们村里原来有人家盖房子、凿马槽曾经从响水坝拉来许多五尺多长一尺见方的石料,现在都找不到了。”我很想看到这个有见证意义的石头,问他哪里还能找到响水坝的石头,他说响水坝的下面还有很多。问清了新庄的路怎么走,谢别了勤劳朴实的夫妻俩,再次跨过洛河简易的石板桥,来到了新庄。新庄紧靠着定炉公路的北面,从定炉路北边的一条水泥路蜿蜒而入。我怀揣着越来越接近响水坝的激动的心情,骑车进入新庄,遇见了一个骑着电动三轮车的五十多岁的老伯,赶忙下车和他打招呼。老伯名字叫陈从青,五十多岁,三轮车上还带着一个六七岁的小孙子。我和陈老伯说明了来意,说想实地查看响水坝的遗址和亲眼看一看修建响水坝的大青条石。他热情的骑着车带着孙子给我引路,把我带到一块大约有两百亩左右的一块高洼不平的地方说:“响水坝就在这里,这就是当年刘伯温治水的地方,听老人传说响水坝实际上是治地的。你看,这里是九龙三珠之地,地上卧着九条龙,围绕着三颗龙珠。当年刘伯温看星象看出这里要出皇帝,为了大明的江山稳固,在龙头的位置修建了响水坝,为的是镇住这里的龙,不让他们升天也就出不了皇上了。”陈老伯领着我找到了田里的半块青条石,长约公分,宽约60公分,厚约40公分,石头的边缘还有茆痕。陈老伯说他们小的时候在响水坝里玩,看见青石条之间都是用牛腿骨状的的铁条灌铁水浇筑在一起的,缝隙之间还有糯米石灰材料勾缝,非常牢固。农户家可能还有收藏的浇筑物。正在说话期间,路上走来一对老夫妻。陈老伯说:“正好我叔叔来了,他是我们村的老村长,他对响水坝了解的多,让他给你说说。”这个老伯名叫陈新月,今年72岁,看上去精神饱满,身体健康。老村长一提到响水坝就来了精神,他说了一些我不知道的响水坝的故事。他说:“响水坝原来是在洛河的古河道拦河修建,两百多米长,全部是由大青条石堆砌而成,整个水坝没有闸门,大坝的中间部分有一段低一些,漫过堤坝的水就从这里流淌过去,冲击到下游的水声非常响亮,传出很远,几里路外都能听到流水声,当地人称响水坝。大约在年,定远遇到大旱,下游的炉桥缺水,从响水坝石头坝梗旁边的土埂处,开挖了一个缺口,把水一放干净,从此以后,改变了洛河的河道,响水坝也就不在蓄水了。后期又在上游五百米处修建滚水坝,把响水坝的石料就地取材,扒下来拉去修建滚水坝坝堤;当地老百姓也拉走一部分用于建房等生活用途。现在埋在土里的应该还有许多青条石,还能挖得到。”老村长还说:“据说这些青条石是来自北方十里地处的真龙山。明朝官府征招了许多石匠在山里打磨石料;征用了上千民工运输石料,每块石头上千斤,当年没有重型机械,运输全靠人力、大牲畜和木船。听说运输的过程非常艰难,必须在寒冷的冬天,将水泼在地上结成冰,在冰面上铺上圆木,将青条石放在原木上,用牛、骡子等大牲畜一块一块拖到洛河岸边,等洛河涨水的时候,顺着水道用木船运输过来的,前后整整用了三年的时间。从修建的花费的人力、物力和难度来看,响水坝工程在明朝时期应该是是个非常巨大的水利工程。”响水坝的前世今生让我唏嘘不已,不禁感叹沧海变桑田的变换莫测。告别了老村长等人,我来到了洛河和响水坝遗址交叉口。看着眼前的一条大河沟,两旁依稀能看出河岸的存在,古河床上有的地方种着绿油油的麦子,有的地方长着挂满*页的白桦树。听了老伯和老村长讲的这些故事后,一眼就能看出来,响水坝就是修建在古洛河上的,现在的洛河是后期改道形成的。响水坝横跨在百里洛河的上游,从明朝早期修建成功到荒废整整屹立了六百年,为定远县永康镇的防洪抗旱和灌溉立下了汗马功劳,给当地人带来了富足的生活。当地百姓至今还流传着一句民谣“修好响水坝,百里不求天。”就是它无言的丰碑!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定远境内最大的明朝时期水利工程遗迹,它曾经的辉煌有躺在地里不会说话的青条石为证!延伸悦读——林文庆:林家大抄道(外一篇)林文庆:一生欢喜(外两首)作者简介林文庆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人,从事财*工作近三十年,从学生时代就爱好写作,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兼写小说、散文、杂文、新闻等。作品超百篇,曾发表在《金陵晚报》《安徽日报》《滁州日报》《新滁周报》《醉翁亭文学》《定远文艺》《定远春秋》等各级媒体,代表作有《林家大抄道》《响水坝》《清明游绍兴有感》等,现在是定远县作家协会会员。《同步悦读》是一个面向全球发布的新时代微媒体。每日更新,主推原创,分享精品;不唯纯文学,只重悦读性;读好文字,听好声音,欣赏有魅力的音乐。年6月2日被搜狐网站正式列入合作伙伴,发表在同步的作品,除微刊阅读外,同时拥有众多的网站读者。?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