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洼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走近文安文安八景
TUhjnbcbe - 2023/4/4 20:31:00

“八景”源于道教,和“八卦”一样,原本是一个道家术语,指人的眼、耳、口、鼻、舌等八个主要器官和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最佳行道授仙时间的气色景象,体现的是道教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到了宋代,一个叫宋迪的人画了幅名叫《潇湘八景图》的画,被著名书画家米芾看上了,又是题诗又是做序,总之是各种捧,八景现象一时之间轰动天下,各地纷纷效仿。到了明清时期,朝廷甚至以行*命令要求各州县不论大小贫富,是否依山傍水,都必须上报当地八景。从而成为我国独有的文化现象。

古人以偶为美,故八景多以四字短语命名。文安古八景也是如此。文安古八景分别为:胜水荷香,文潭灏影,汉桧凌霄,唐碑吐雾,九川雪浪,万柳金堤,苏公胜迹,孟母高台。

胜水荷香

胜水荷香

此处原为胜芳淀,过去多栽植莲藕。每到夏季,碧绿的荷叶映衬盛开的荷花,微风吹拂,清香四溢,绵延数十里,灿如云锦。“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美丽的景象堪比杭州西湖,故称之为胜水荷香。胜芳集市贸易繁荣,商贾云集,为直隶(河北省)六镇之一,南来北往的人跨关渡河,胜水荷香的美名传遍海内外。现为胜芳镇,以景为名,取意“胜水荷香,万古流芳”。年划归霸州。

文谭灏影

文谭灏影

位于文安县城北偏西8公里,急流口乡急流口村的北急流口西北边。古临漳水,系河道决口急流冲积而成的深水大坑。澄波浩渺,古岸萦回,天光倒垂,日影如织,别有一番情趣。因年代久远,现仅存二三百平米。相传大禹治水时,禹王临潭赐名:文安潭。

汉桧凌霄

汉桧凌霄

灵集寺内有两棵高大的桧树,系汉代建寺时所植,叶如柏、干如松,四季常青。历史上文安洼十年九涝,洪水频仍,树特别少,桧树更不常见。物以稀为贵。每当秋收之后,地净场光,登高远望,百里大洼一览无余。参天并立于高冈之上的一双古桧苍劲挺拔,蔚为壮观。

唐碑吐雾

唐碑吐雾

位于县城西北1.5公里相公庄村西头往北米处。唐朝张仁宪之嗣孙张仲武为张仁宪所立,距今将近年。每当清晨晓雾迷漫,丰碑突兀,大有张公当年统帅千*万马旌旗招展、威武雄壮的气势,故美其名曰“唐碑吐雾”。

九川雪浪

九川雪浪

系文安遭受洪水灾害时“九川啸聚、巨浪滔天、落雪成冰”的写照。一说呈现的是县城东南角眺望城南洼的景象;一说反映的是曲堤店东南,原大宁桥一带洪水泛滥时的惨状(古代在河间府境内有*龙淀,自锁井口开凿,至文安县玳瑁口[1],通深水[2],经火烧淀[3]转流入海。当时曲堤店为众水所汇之区,洪水泛滥,一片汪洋)。景如江南,状实凄惨。如不为害,倒也壮观。之所以为景,应是先人想表达去涝还景的美好愿望。

万柳金堤

万柳金堤

金堤系指大清河南堤,又称千里堤。因沿堤布柳,但见长堤横亘,高柳参天,碧水浮金,渔舟荡漾,宛然一幅美丽的图画。柳护长堤,取固若金汤之意,故称万柳金堤。

据传,沿河之堤自秦汉始修,宋明以后不断重修。明隆庆五年(公元),知县史天佑创修大堤,大堤自县西南大、小王东起往北往东,又往东南至王李坟止,全长一百五十里,高大坚固,成为历代防洪的重要屏障。明万历四年(公元),知县王湘令百姓沿堤植柳。数年之后,合抱不拢。每逢汛期,伐干为桩,裁枝为料,以桩抗洪,以料固桩。并严令:私自砍伐者,严惩不贷。道是:千里长堤万棵柳,堪比雄师百万兵,巍然不惧狂涛怒,胜却人间无数景。

苏公胜迹

苏公胜迹

位于县城北20公里苏桥镇,北临大清河与霸州相望。因宋代苏洵曾授霸州文安县主簿,故该县曾为其建桥立祠,祠在河北,清代已废。据欧阳修《故文安主簿苏公墓志铭》记载,苏洵被礼部抽调纂修《太常因革礼》,因为不是常设机构,没有编制,工资无处开销,就把他的职衔转到霸州文安县,按县主簿待遇领工资。礼书修成之后,呈奏朝廷,未等批复下来,就病故了,享年五十八岁。可见,虽云苏公胜迹,其实苏洵并未到任,只是挂个虚职领份工资罢了。但这并不影响人们为其建桥立祠,以表达对这位唐宋文学大家的崇敬之情。

孟母高台

孟母高台

位于大柳河镇东一公里,富各庄村北。此处原有一高大的土台,台下有洞,深广莫测,相传为宋将孟良藏母处,台下有碑,题曰“孟母之墓”。清朝末年碑已不存。年前土台尚有遗迹。

传说宋将孟良出身贫苦,幼年丧父,由寡母抚养成人。幼年鲁莽,好打抱不平,经常与人打架斗殴,不听劝解,但母亲开口,即刻停手。长大后虽然粗直豪爽,但忠勇过人,深得保州知府杨延昭(杨六郎)信任。那时战事频繁,边境很不安定,孟良便把母亲带在身边,以便早晚侍奉。无论战事缓急,二十余年如一日,从不懈怠。后来老母在益津关病故,孟良痛不欲生,但因连年争战,烽烟不息,无法将灵枢运回故乡,就把老母暂葬在距离粮草重地广陵城不远的大柳河,以便趁押运粮草之机祭扫拜望。为防湮没,就在坟上积土成台,希图永存。

1
查看完整版本: 走近文安文安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