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处于辽河入海口,辽河三角洲的中心地带。作为退海平原,它是由辽河、大辽河、大凌河上游即吉林、内蒙古、辽宁、河北四省区的黑土、沙土、*土冲积而成的。其海拔平均5.3米,最低处仅海拔0.3米。这就形成了盘锦独特的水盐运动规律,土壤返碱严重是盘锦水盐运动的主要特征。由此,形成了盘锦土质独特的耕层土壤PH值为8.0-8.9的盐渍型偏碱性和土壤表层盐碱,下层粘度大,地表水层不易渗透的土壤特征。而这种土壤特征,有利用水稻生长中以苷键相联而聚合成的淀粉形态分子结构的形成。
盘锦大米,辽宁省盘锦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产地环境优越,栽培历史悠久,所产大米以外观品质好、加工品质好、理化性质好、食味品质好、卫生品质好五大特点而成为响誉全国的优质产品。年,盘锦大米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年,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了“盘锦大米注册证明商标”;年,盘锦大米同时获得“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殊荣;年,盘锦大米被指定为“北京奥运会专用米”。年11月,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经评估该品牌价值亿元以上。年12月23日,入选“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
盘锦水稻种植的历史已达百余年。据史料记载,年盘锦开始水稻种植,之后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年,张学良创办了“营田股份有限公司”,开创了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先河。
年,盘锦解放后,*府开始了大规模垦荒造田,兴修灌溉网,改良土壤,尤其是以国营农场为单位进行农田开发建设,为盘锦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盘锦的历史上,独特的“移民文化”也促进了稻作文化的发展。上世纪60年代末,数以万计的“五七大*”和知识青年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盘锦,开发“南大荒”。他们参与农村生产建设,以自己的智慧和辛勤推动了盘锦水稻耕种技术的进步。在他们与当地农民的共同努力下,长满蒿草的盐碱地变成了大片的稻田。“盘锦大米好吃”,随着70年代末知识青年陆续返回家乡,这句话传遍了全国。
这里是盘锦市大洼区腰岗子村,这是一个稻田上的村庄。每年的五月中旬,村子四周的稻田放水后,阳光普照,熠熠生辉,屋舍俨然,阡陌交通,蔚为壮观。
年5月24日下午,拍于腰岗子村,现将部分照片予以分享,敬请指正!
插秧的时间到了,俗话说,不插六月秧,意思是每年六一前需要插完,即使是下雨也要冒雨插秧,只剩下补苗等收尾的活可以到六月初完成。农活就是这样,时节不等人啊!
二、三十年前,在盘锦,每到插秧时节,在渤海火车站的铁道边,总见到成群的插秧大*,就像苇海刀客和*的采棉大*一样。最近十多年,时代进步了,从朝阳等地到盘锦来插秧的大*早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机器插秧,人工插秧只占3%左右了,挺不好找的。5月24日下午,从笔架岭回兴隆台,绕道到腰岗子村看看,很幸运,在路边见到老冯正在插秧,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本地一般十八号左右开始,今年十五号就有开始插的了。原计划好的沙岭插秧拍摄出现情况,只能在腰岗子拍了。
老冯今年58,这块地有4亩多,由于托盘坏了,不能用机器插,又不想买托盘,就只有自己插秧了,时节也到了,不能耽误了。自己插,能省多元钱。一亩地收获稻子1斤左右,每斤1.5元,每亩毛收入元左右,扣除种子、农药、化肥、收割等费用,每亩地的纯收人不到元。
这块地,他自己需要插两天。老伴在家带双胞胎孙子,插秧就只能他自己独自完成了。谈起孙子,幸福溢于言表。
普通人的幸福,其实很简单!
稻田上的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