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刚过,寒意已至。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人们还没来得及好好感受夏得炎热、秋的凉爽,便迎来了冬的脚步。因地处河北省向内蒙古高原过渡的地带,张北每年的冬天都要来得更早一些。这里属于典型的坝上地区,气候寒冷、多风,受特此影响,张北的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等都面临诸多困境,对脱贫攻坚工作提出了极为严峻的考验。
年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冒着四九严寒到张北视察,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算扶贫账、谋脱贫计。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令当地干部备受鼓舞。两年多来,张北县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张北重要指示精神,聚焦精准、吹糠见米,扎扎实实探索出了一条决战“坝上贫困”的特色路径。现在,这里的绿色产业花开有声、人居环境生态宜居,处处皆是绿意盎然的美丽画卷。
产业为基,绿色产业生机勃发
要在坝上发展扶贫产业,首先要过的就是气候关,必须克服干旱风大、无霜期短的问题。细数张北的扶贫产业,最大的特点便是绿意十足,稳定可持续。
生态+扶贫,建起“绿色银行”。
八月的张北天高云淡,行走在这里的山间、沃野,处处皆是满目绿野。目前,张北全县森林覆盖率28%,草原植被覆盖率72.5%,被誉为云的故乡、草的海洋,被评为草原牧歌十佳县,入围百佳深呼吸小城。现在,眼前的这抹绿色良既是为京津“保水源”“阻沙源”的生态屏障,也是当地百姓增收脱贫的“绿色银行”。
“大家不能带火上山,林区不能抽烟啊!”在台路沟乡水泉村,61岁的高俊益扯着嗓门进行防火宣传。高俊益老俩口均已年过六旬,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一度面临收入无着落的窘境。年以来,高俊益当上了村里的生态护林员,负责巡林防火,每年可增加收入元,再加之其它一些帮扶*策,现在老俩口已稳定脱贫。
在张北,因吃“林业饭”实现稳定增收的贫困群众还有很多,仅护林员一职就惠及人。同时,该县在造林过程中优先吸纳贫困劳动力,年以来新增造林面积72万亩,累计惠及余名贫困群众,人均年增收多元。
“让贫困户变身为生态护林员,一方面为贫困户创造了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也让群众参与了生态建设,有效的保护了森林资源。”张北县委书记郝富国一语道出了设置护林员的双重意义。
光伏+扶贫,种好“铁杆庄稼”。
在张北县台路沟乡水泉村,村西山坡上的一排排光伏电板熠熠生辉,如一页页蓝纸书籍,向外界娓娓讲述着“铁杆庄稼”的故事。近年来,张北县抢抓深度贫困县享受“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指标应保尽保”*策机遇,大力实施“集中式、分布式、异地联建”光伏扶贫工程,相继建成村级电站座、集中式光伏电站4座、*府参股商业电站2座,光伏扶贫电站总规模达60.5万千瓦,年光伏收益1.6亿元,实现了对18个乡镇个贫困村、个非贫困村光伏收益全覆盖。
“我们的光伏扶贫不是一光了之,一分了之。”水泉村支部书记杨海告诉记者,该村共有村级光伏电站千瓦,年收益逾20万元,其中60%用于发展农村公益性岗位,40%留作村集体收益,年实现集体收益9万多元,为村庄脱贫出列、稳定发展奠定了有力基础。
水泉村的光伏电站收益方式是在张北县委、县*府的光伏扶贫相关*策指导下实施的。为充分发挥光伏扶贫作用,张北县明确村级光伏扶贫电站的资产和收益均归集体分配,优先帮扶重度残疾、重大疾病、无劳动能力人群等深度贫困户,户均补助元;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按每人每月至元优先提供垃圾清运、治安违建巡防等公益性岗位;电站剩余收益用于为符合条件的非贫困户增加公益性岗位和发展村集体公共事业。
在张北县小二台镇德胜村,72岁的王献雨告诉记者,自己与老伴身体都不太好,现在靠着光伏每年都能收入块钱,为生活减轻了不少压力。
台路沟水泉村的张进香说,村里给他安排了电站维护员的岗位,让自己有了一份稳定工资,真是“贴心得很”!
......
当下,“铁杆庄稼”的故事在张北已家喻户晓。
旅游+扶贫,风景变“钱”景。
走进台路沟乡大圪垯村,一幅花田草海之景映入眼帘——蓝天白云下,白色风车划过道道美妙弧线,金色的万寿菊、红色的百日草竞相斗艳,网红吊桥优雅晃动,广阔景区游人如织。这里是山湖情花田草海旅游景区,也是大圪垯及附近村庄村民的“淘金地”。
在景区内,记者见到了正在拉羊车的王明元。只见他步履稳健、精神矍铄,单从外表看,怎么都不像78岁的年纪。他告诉记者,自己身体还算硬朗,依靠给景区出力,每天能挣来块钱,每年两个月的旅游旺季可收入万余元。
张家口山湖情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靳有宝告诉记者,现在景区共吸纳务工60多人,大圪垯在村贫困户中,因景区获益者多达90%,“想打工,找靳老师!”已成为当地村民的一句口头禅。
花田草海景区不仅为贫困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平台,还为79岁的贾万金提供了一条“生财之道”。采访期间,记者在景区见到了正在捡拾矿泉水瓶的贾万金。“每天捡点,聚少成多,攒个零花钱!”贾万金说,随着景区生意越来越红火,他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了,老俩口每天都闲不住。
事实上,乡村旅游对助力张北脱贫的意义远不止此。近年来,张北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实施“景区带动、农旅互通、节庆拉动、招商推动”四种模式,以务工收入、售卖土特产、入股分红等形式将贫困群众嵌入到旅游产业链,直接带动28个贫困村的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
“发展旅游感情好哇,感谢游客帮我们摘下‘穷帽帽’!”提及乡村旅游,当地群众的言语间满是激动。
特色农业+扶贫,鼓起农民“钱袋子”。
盛夏,张北县公会镇特色西瓜产业园区内一派忙碌景象。园区负责人祁小勇介绍,公司按照每亩土地每年元的标准流转村民土地亩,租期10年,覆盖建档立卡户48户,实现贫困户户均增收元。另外,园区为建档立卡户提供个就业岗位,日均基本工资—元,实现每户年增收元。
藜麦是张北县根据自身气候特点,引入的又一特色产业。今年二台镇代家村共种植藜麦1亩。种植大户霍俊青告诉记者,之前地里种大田,每亩地收入仅有百十来块钱,现在通过订单式种藜麦,平均每亩收入能有0多块,不仅自家脱了贫,还能带动10多户村民就近务工。
今年,张北县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合作组织+贫困户”的形式,积极引导市场主体示范,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引进培育产业扶贫项目,吸纳贫困人口参与产业发展,累计带动全县18个乡镇个村户人。针对贫困户“无技术、无信息、无渠道”的实际,该县建立了“*府扶持、企业运作、合同定价、保种保收”的订单模式,保价保收、让利于民,建立起了企业与种植户直接挂钩的生产机制,使农户规避了直面市场的风险,实现增收“零风险”。目前,全县订单种植甜菜12.5万亩、豌豆5万亩、藜麦1.5万亩,直接带动贫困户户。
民居为本,生态宜居展新颜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是制约张北县脱贫的一大短板。为彻底解决贫困群众住房保障问题,张北县强化顶层设计,打出了一套“易地扶贫搬迁+互助幸福养老社区建设+危房改造和空心村治理”的“组合拳”。
在张北县城东的万人社区,新居宽敞整洁,上下水、暖气等一应俱全。58岁的张贵说:“做梦都不曾想咱还能住楼房。”这处万人社区是在坚持与村庄布局调整、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新型社区建设相结合基础上设施的。与此同步推进的还有油篓沟镇义合美村、公会镇公会村等三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并积极推进了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园区建设,让多名贫困群搬得出、能致富。
在“空心村”治理方面,张北确立了易地新建、联村并建和就地整治三种治理模式,以同意率达到95%以上确定为拆迁村,全面打响了个“空心村”攻坚战。今年共涉及搬迁任务91个行*村个自然村,目前拆迁完成率已达94.6%,拆迁全部完成后可腾退复垦土地亩。
同时,张北还建设了10所互助幸福社区,对户农村危房进行改造。
文化为*,“智志”双扶计长远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在脱贫攻坚战气势如虹之际,张北县对“智志”双扶尤为重视。
弘扬孝善文化,让贫困老人老有所依。
大洼村是张北县一深度贫困村。“子女逃避义务,老人争相要救济”曾是这里脱贫攻坚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这也是坝上农村“老龄化”“空心化”严重的深度贫村存在的共性问题。为弘扬孝道,大洼村专门设立“孝善基金”,将65岁以上建档立卡贫困老人纳入孝心养老范围。该“基金”由子女缴纳的赡养金和村集体奖励补助组成。只要村民定期向“基金会”缴纳赡养金,村集体就会在子女缴纳赡养金的基础上给予20%的补助,连同子女所缴费用于每月25日前一并发放至老人账户;对无子女的建档立卡贫困老人,由“基金会”出资每月每户补助20元。
为弘扬孝道,张北县还全面开展新民风建设工作,加大力度弘扬孝老文化。实践中,张北县各乡镇因村因户制宜,通过家庭恳谈会、孝德评议等活动引导子女要经常看望问候老人;通过不断探索完善孝老敬老机制,充分调动子女孝老敬亲积极性,有效提升了贫困老人的生活水平。
弘扬尊师重教之风,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在张北县马梁坡村驻村干部办公室,文件柜内整齐排放的一叠学生奖状显得有些“另类”。扶贫资料柜缘何放有学生奖状?
“这些也是我们的扶贫资料。”驻马梁坡村第一书记宋国刚介绍,为鼓励村里的青少年勤奋学习、努力成才,进而阻断农村贫困的代际传递,该村特别设立了“马梁坡村沃野助学基金”。该“基金”对当年考上本一、本二的学生分别给予每人0元和元的现金奖励;对在校中小学生中获得“三好学生”“学习标兵”等奖状的学生一律给予元/人的助学基金。因此,马梁坡村的孩子,无论谁获得奖状,家长都会第一时间将奖状送到驻村干部手里。
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张北县大力弘扬尊师重教之风,倡议乡镇、村庄因地制宜,创新探索扶贫助学之道。如今,张北各地扶贫助学活动花开有声,为全县决战深度贫困,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汇入了源源力量。
编辑校对:王健任崔筱萌
原标题:《深贫之处绿意浓——记破解“坝上贫困”的张北路径》